2)第3004章建立有效的沟通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常识……

  而西域则不同,气候相对干燥,皮毛等物品容易保存,并且这些西域人根本不讲究什么气味不气味,有更便宜,更保暖的,更轻便的毛线衣,当然会比在汉地还要更受欢迎。同时,制衣行业除了拉动本纺织行业之外,还有大量的上下游产业可以发展,比如机械、染色、制衣、运输等,带动的其他消费行业就更加巨大。

  华夏的纺织业,其实从汉代开始,经历唐宋,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是非常成熟且庞大了,只不过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帝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点,尤其是在明末和清朝,当其他稍微有些国力的国家都在死命的大航海,开拓市场的时候,明清的皇帝还整天关着门做着美梦。

  而且纺织业也适合小家庭的配合。

  西域养羊,也自然有羊毛等产物,但是之前都是作为毡毯,手工粗糙且缓慢,毕竟原本的家庭,或是奴隶主需要从原材料收集到最后产出成品,就需要各个环节的手艺人,少一个都不成,而现在不管是小家庭还是奴隶主,只需要提供原材料,然后就可以拿着卖原材料的钱去买成品,无形当中就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也使得更多的西域人愿意选择这种比较简单的模式。

  最先生产出来的,自然是最简单的编制模式。

  没有花纹,原始的杂色。

  而韩过知道,在汉地之中,已经开始出现有染色的,亦或是有一些花俏的编制图案的毛衣,而这些毛衣就会成为后续附加的高价值产品……

  一个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以武力保证彻底开放的市场有多么可怕,或者说有多么诱人,可以看看历史上的八国联军之后的发展就明白了。

  同时,西域也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

  鸦片战争之前,华夏每年生产六亿匹棉布,是英国人外销棉布数量的六倍,而战争之后么……

  当然,现在这个阶段的纺织机,效率和成品率都比较低,但是并没有关系,随着纺织业的扩展,在西域这一片土地上,未必不会提前出现一些什么西域道婆,为华夏纺织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从第一个水力纺车开始,但是未来绝对不仅仅只是水力而已。

  斐潜已经在大考工黄承彦的带领之下,对于黄氏以及其他工房都设立了研究标准,由大工匠组建起来的评审会进行考研新项目,同时对于学宫以及工学馆里面的学子颁发任务,以较为丰厚的奖金吸引工匠和学子共同研究项目。

  看到水力纺车开始出线,贾诩也是满脸的笑容。

  之前在西海城之中,因为商路连接断裂而堆积的原材料,现在则是有了用武之地,而这些原材料会很快的变成成品。

  负责水力工场的工匠头正在对贾诩汇报,『纺线的难处在合丝,麻长毛短,难在续而不难在纺,是以合用多梳理,毛丝甚短,又互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