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46章 ,尚书房的日常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的肉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陛下,湖广布政使启奏希望能够在汉阳修建一座跨长江大桥。”

  工部尚书方永良站出来向朱厚照汇报起来。

  “修长江大桥吗?”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这身为一代帝王,当然是要给后世留下一些东西的,一座能够造福后世的大桥,这无疑是极好的东西。

  弘治皇帝时期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现在可是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标志性建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因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存在,大明长江南北之间的往来变得极为便捷、快速,火车可以直接从北方开到南方。

  现在湖广汉阳这边又要修建长江大桥,这绝对是必须要支持的。

  “大概要多少的预算?”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预算制度也是刘晋搞出来的,当初刘晋当户部尚书的时候弄出来预算制度,所有的任何开支都会提前进行规划,给出一个预算,这样一来的话,财政支出就会有规划,也会比较的合理,各个方面都能够照顾到。

  这和以前户部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的户部京城入不敷出,很多时候就知道一味的去节省,钱用不到刀刃上,有些必须要办的事情又办不成,导致了大明朝廷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和影响非常的弱。

  预算制度从出现到现在,也是一直延续下去,大家也都已经习惯性的先去看看相关的预算,如果可以就去办。

  “预计大约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方永良连忙说道:“湖广当地可以筹集大约2000万两白银,需要朝廷拨款支持3000万两白银。”

  “模式也是采用南京长江大桥的模式,谁出资谁受益,在天津交易所上市进行交易。”

  “倒也不需要花多少的银子,这湖广地处中间区域,有一座大桥也是很不错的,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朱厚照听完也是点点头,银子花不了多少,现在大明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接近20亿两白银了,花个3000万两白银根本就不算什么。

  况且这个是投资,以后还可以慢慢的有回报的,像南京长江大桥现在的回报率就还算可以,每年都能够收到几百万两银子的通行费。

  “陛下,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当然是要支持的。”

  “不过标准还是要参照南京长江大桥的标准来,修桥可以,要修高一点,不能影响了长江的通航。”

  刘晋一听也是点头标志了支持。

  大明的基建虽然还算可以了,但是和后世相比,那还是差了很多的,这长江大桥肯定是可以修建的,但不能因为修桥就影响了长江的通航。

  要知道因为长江,现在湖广、江西等地都发展的极其迅猛,长剑便利的水运,让这些地方和沿海地区的差别并不大。

  前期又花过大量的资金去疏通长江河道、修建码头等等,还不都是为了发挥出长江黄金航道的价值出来。

  事实证明是非常有用的,湖广、江西的发展非常迅猛,连带着还带动了贵州、重庆等地区的发展。

  这湖广也是发展起来了,有钱了,这才能够起了修建长江大桥的念头。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