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4章 建设性意见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得要武器么?京华的火枪做工精良,咱们大明自家的军械局都仿造不成,倭人就更别提了,那岂不是说他将来还得继续买?好事,好事啊!”

  高务实面上带笑,却差点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暗道:老子不是让你分析商业前景!

  不过他转念一想,让朱应桢分析这件事会给日本局势带来多大的影响……这题怕是就超纲了。

  他想了想,决定换个方式再问:“岛津家的局面,国公爷了解多少?”

  “呃……我只知道这是个穷藩,即便在倭国国内也被看做乡巴佬,然后就是最近被倭国朝廷的摄政王教训了一顿。”

  朱应桢口里的“摄政王”显然就是指摄政关白丰臣秀吉,估计国公爷不太清楚关白是个什么玩意,实际上就算强行要翻译,摄政关白或者说“摄关”也更应该相当于“摄政丞相”——大抵和曹操那个丞相差不多。

  高务实懒得和他解释这些东西,转而道:“岛津家原本石高七十七万石有余,挨了一顿揍之后,降低到了只有六十万石出头,这事儿国公爷可清楚?”

  朱应桢显然不清楚,一脸懵逼地问道:“石高是个什么东西?”

  高务实只好又给他解释了一下日本的石高制度,这个制度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按面积而按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或者反推计算封地或份地面积的制度。

  与中国古代一样,日本的“石”也是容积单位,1石=10斗=100升=1000合,一石折合大米约30千克;“高”在这里并非指高度、程度,而指的是数量。

  (注:日本石高制具体请百度。不过请注意,各大势力的石高在这一时期经常出现变化,且丰臣秀吉的太阁检地与后来的庆长乡帐数据有差距,史学界一般认为太阁检地的数据不太准,其中或有人为因素对数据做出了升降。)

  朱应桢听完高务实的一通解释,恍然道:“原来日本倒也不算太差,一年能产差不多两千两百万石粮食?”顿了一顿,又问道:“求真,你是大司农,不知道咱们大明一年能产多少粮食?”

  好问题,但是户部其实并没有这个数据,因为大明不是按照这种制度进行统计的。不过面对好奇宝宝朱应桢,高务实也只好临时给个十分粗略的估算给他。

  “约有二十万万又三千万左右。”高务实答道。

  那就是亿石,这个数据可能不准,因为高务实的粗略计算方式是这样的:万历年间中国耕地总数约为11亿亩,明朝亩产大约为174公斤,那么明朝的粮食总产量为1914亿公斤,折合亿石。(再次重申这个数据只是粗略估算。)

  高务实这么一说,朱应桢就放心了,哈哈一笑:“果然是蕞尔小国,不过我大明之百一。”

  谁知道高务实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