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4章 正国本(圩九)洋为中用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国、给你们印度人的皇帝打工啊,有事你们找皇帝去!问题是,这时候的莫卧儿帝国早就内乱丛生,皇帝的威严荡然无存,压根就管不了什么事。

  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但是,可以实际掌握此线以东的阿萨姆和孟加拉等地,当地原先的首脑人物只要不反对我们,该拉拢的只管拉拢。不必许以其他利益,只要告诉他们说我们支持他们反对阿克巴就够了……根据英国佬的经验,我想他们应该还会反过来给我们送钱送权。”

  而与此同时,英国棉布不仅在低端市场打不过本土手工棉布,在高端市场也完全打不过中国的手工丝绸,于是英国面对中国时,仍然是逆差巨大,年年给中国送银子……”

  刘馨也笑了起来,道:“这我知道,因为葡萄牙人自身实力有限,而且早就畏惧京华了,他们不值得我们花费太大的价格拉拢,而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刘馨笑道:“莫卧儿帝国最后的一个狠人?”

  高务实很满意她对南疆经济体系的了解,于是解释道:“那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看英格兰人在印度能做点什么。”

  “好,那就说英法。”高务实道:“后世很多人都只知道‘印度是大英帝国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但却不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葡萄牙才是最先进入印度的欧洲殖民者,此后又有荷兰、法国等殖民帝国都曾经在印度与英国人相争。

  这是欧洲的一干‘东印度公司’第一次靠着军事行动而非殖民贸易获得大量财政收入。如果形势照这样发展下去,印度的历史必然大大不同。各大欧洲列强大概率会在印度打成一锅粥,而后世那个至少明面上统一的印度也大概率不会出现。

  后来,我们的基础投资逐渐产生效益,同时也因为和西葡帝国的协议允许我们去印度贸易,于是逐渐进入印度市场。这样一来,我们就变成了一个有自身产出的中转站。

  而且,英国棉布即便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但它的棉花产地在印度,生产地在英格兰,销售地又要回到中国……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对中国本土手工棉布并无碾压之力。

  “那我先举一个例子吧,法国人在印度东南部的一个名叫‘本地治里’的地方站稳了脚跟,当地王公为了抵御马拉塔人的威胁选择了依靠法国人。

  总之,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政开支啊!你东印度公司每年才能从印度薅几根羊毛?这么搞下去,很快就要连给付开支都不够了!所以,赶紧把这些通通撤了!为此,1754年的时候巴黎还撤掉了迪普莱克斯的职务。”

  就算这次出战的确有不少事恐怕不能随便耽搁,那我也只能多带点信鸽,甚至干脆提前准备几个信鸽站,这样一来就耽误不了太多时间了。

  英国人什么尿性不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