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64章 探花郎的压力_我,大契昏君,败光国运成天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可以说是吸取百家之所长,完善思想领域的大一统吧。

  这些都是后话,现如今的柳叶正在仔仔细细的看着手中的文章。

  他手中的这篇文章,自然就是郑景所写的那篇。

  其实,郑景给出的理论也是很简单的。

  金银货币的总量有多少,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有多少。

  在这一点上,身为儒家学者的柳叶,其实也是很认同的。

  只要手中攥着银子,不管你走到哪都是有底气的!

  你可以从南洋买到需要的粮食,也可以从高立进购特产人身,就算是从暹罗买象牙,那他也要乖乖的送来。

  一个人尚且如此,国家就更是一样的了。

  当朝者的手中金银越多,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越强大。

  从这个简单的理论入手,郑景提出了重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首先,大契现在面临着金银大量流失的弊端。

  虽然启用了前朝的交子,也就是现如今的银票,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银外流,只能说是尽量去遏制。

  但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金银大量外流的话,就肯定会造成钱币的锐减。

  那其他的国家,完全可以拿着更少的钱来掠夺这个国家的财富啊。

  比如,用极少的钱买到大量的粮食,这就是很恐怖的事情。

  之所以能够用很少的钱就能买到粮食,根本原因离不开货币的缺失。

  但相反,若是国家的金银很多,那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买别国手中的粮食。

  甚至可以用特别低廉的价格来买到这个国家的任何东西,如此一来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对别国进行掠夺。

  既然金银是如此的重要,那为什么大契朝廷不想办法增加金银的储备呢?

  郑景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两个概念。

  第一,大契从外面买回来的商品,需要花出去金银的,这叫进口。

  第二,大契将自家的货品卖给别的国家,以此来赚到金银的,这叫出口。

  出口大于进口的时候,这就是贸易顺差。

  那么如此一来的话,大契的金银总量就是在增长的。

  那就意味着,大契的财富是在增加的。

  而若是进口大于了出口,那就是贸易的逆差。

  那就可以充分的表明,大契的引进是对外流失的。

  也从而说明了,大契的财富是在向外流失的。

  朝廷需要做的,就是增加货品的出口量,减少货品的进口量。

  就这么简单。

  增加了贸易的顺差,这才能让天下的金银全都收入大契的钱袋子里。

  这就能保证经济霸主的地位,不被动摇。

  妙极啊!

  柳叶看着郑景的理论,心中激动不已,他扑腾一下站了起来。

  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说是微言大义了!

  从经济贸易着手,却解释了如今大契能够强大的真正原因。

  现如今,大契的货品出口量特别大,然后再用特别低廉的价格从身笃或是南洋买回粮食,亦或是各种工业材料。

  如此一来,大量的财富就囤积在了大契国内,藏在了百姓的身上。

  百姓们的手中有钱了,所以大家都回去购买,这也就拉动了大契的经济,使得大契一片繁荣。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