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3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大汉朝,有自己田地的百姓还好一些,只需要供养朝廷、食邑诸侯,可若没有田地,在此基础上还要供养地主富户,而董虎给予他们的是什么?

  十税一。

  大汉朝的田赋发生过数次变更,但大差不差都是三十税一,比董虎的十税一要少得多,可若算上其他的税赋、供养诸侯的食邑,以价值而论,与十税一也差不了多少,但百姓能够承受十税一的赋税,却难以承受三十税一,原因就在于大汉朝缺铜,百姓能够承担实物十税一的赋税,却没办法承担有铜钱参与的三十税一。

  当董虎告诉陈留郡百姓“十税一”时,就意味着他准备采用“三种”养兵制度,即在并州实行卫所制,在凉州实行府兵制,在雒阳实行募兵制。

  府兵制、卫所制都是建立在兵卒的田地上,两者虽有一些差别,但内在的东西却是一样的,都必须保证供养兵卒的田地不流失,只有保证军府、卫所田地不流失,才能保证府兵、卫所兵卒的战力,可募兵不同,募兵是建立在赋税充足、军费充足情况下。

  董虎的身体里有一个不一样的灵魂,他很清楚,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只要能够满足“强军”条件,都足以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之所以他会同时使用三种形式来养活兵马,主要还是人丁稀少、外部环境的现实原因。

  并州、凉州、雒阳都是一样的人丁不足,但三个地方的防务需求不同。

  并州有个外在的鲜卑强敌,有个潜在的乌丸人敌人,除此外还要防御万里草原。凉州没了外敌,只需要稳住境内治安即可,而雒阳需要面临两三千万“敌人”的压力。

  并州人丁不足,防御面又大,想要不死就需要所有人齐心合力,所以雁门关以北的百姓全部划入军户,有军屯田、自养田,田地虽然分了下去,但至今也没有真正分家,还是实行的战时经济,所有人一同耕种一同收割麦子,粮食、布匹收入府库后进行统一分配,与吃大锅饭差不多。

  并州是没法子,人丁太少,防御面太大,需要常年戍边的兵卒较多,若不实行战时经济,并州十万兵马立马就会崩塌。

  凉州远比并州的情形好得多,东南西北都已经没有外敌,也就不需要维持较大的军队编制,可以完全让百姓自由耕种、经商、做工、放羊……一方面取消口赋、更赋,只以“三十税一”低赋养民,一方面用“五百亩”田来维持境内常备兵,最大限度减少百姓的负担,同时又维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兵。

  雒阳与并州的外部环境差不多,都要面对一个强大的外敌,相比鲜卑人、乌丸人,关中诸侯更为强大,偏偏他还没法子照搬雁门郡的做法,原因就在于他需要与名门望族争夺民心。

  仅以百姓私人财产而论,雁门郡的百姓与无数家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