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萝卜_大明总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仍旧是毅然决然的废了以钱代役,老朱或许不懂历史大势,但是老朱懂官吏。

  这个以钱代役,朝廷收钱的时候确实是算的刚刚好,但当你真的要出去花的时候,这笔银子压根就不可能足数。

  富户交两个银子免了徭役,官吏中饱私囊,他们两难自解了,朝廷跟百姓就难上加难了。

  当然,这些都无所谓,孝宗皇帝会出手。

  富户当银差,百姓当力差。

  跟开中法一样,户部账面上的银子多了,承担不起力差的流民也越来越多了。

  “徐先生,那便先行鞭法,摊丁之事,请张先生代孤记下。”

  朱载壡巴不得现在就直接摊丁入亩。

  但大明有多少丁口,折合成白银又有多少,这些数字都需要一条鞭法之后才能得出。

  徐阶这个拖字诀,实在是无懈可击。

  张居正赶忙附和。

  “喏。”

  看着张居正面前的册子,徐阶的心中登时便是一阵肉疼。

  摊丁入亩不仅意味着这些有产之人,要替那些百姓承担所有的徭役,更重要的是会有一个更直观的结果就是,他们手中土地的价值将会缩水,地价或许每亩都跌的不多。

  但架不住他们手里的地多啊。

  哪怕每亩地跌八钱,徐家在松江的那两万亩地可就是一万两银子了。

  这是实打实的割肉了。

  就在王世贞跟宁玦还在前殿争辩时,后殿的嘉靖却是已然站起身踱步来了。

  黄锦面色紧张的看着嘉靖。

  “皇爷,摊丁入亩此议……”

  嘉靖抬手打断了黄锦的话。

  “不是摊丁入亩,那四个字,稚童都听得懂。”

  黄锦疑惑的问道:“皇爷忧的是,耗羡归公?”

  嘉靖眉头逐渐皱成了一个川字。

  “炼银火耗看似不过百去其五,然我大明日后岁岁鞭法,每年十几万两银子的这么耗下去,再过个二三十载,银价又当几何?我大明,本就少银啊。”

  托炼丹的福,对于“火耗”问题,嘉靖不说是精通吧,也算是如数家珍了。

  地方州县收的火耗虽然偏高,但嘉靖也知晓,这个损耗是必然会存在的。

  只是冥冥之中,嘉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对,不对,取账本来。”

  “皇爷要调哪年的账本?”

  “关于银价的食货志、账目,能取多少取多少来,再去给朕叫几个账房来。”

  “喏。”

  就在无逸殿内还在议事之际。

  一队缇卫已然去了户部、翰林院,将所有有关银价的典籍全数调往了西苑。

  另有二十多号账房在西苑外待命。

  算盘拨弄的声音一连几日未曾停歇。

  想着心中的那个疑问,嘉靖却是连觉都睡不好了。

  炼银这事,可不是到了大明才有的。

  自三皇五帝至今,每年中原能开出多少白银?

  充做银钱,又做熔炼,几番来往下来,远的都不必说,这三四百年间,大明的银钱浮动甚至还跟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