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9章 萃和堂_大明总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子拜过把子,大同周师傅还知道让门房通禀一声呢!”

  “贞卿!我鹏举啊!”

  朱希忠举着刀的手登时便僵在了原地。

  “鹏……鹏举?”

  “啊!哥哥我今晚遭大委屈了!你哥我这辈子,不对,我徐家一百五十年没这么憋屈过了啊!”

  “克终呢?今儿个跟他动手那主仆俩,究竟是什么来头?我就算是在金陵掘地三尺也得把这俩人找出来不行!”

  徐鹏举唾沫横飞的在成国公府中叫骂着。

  而这个时候,宁玦也刚刚从张居正那边回来。

  “这干嘛呢这么热闹?”

  看到被众人簇拥着的徐鹏举,宁玦识趣的退到一旁:“成公府上来客了,你们聊,我走了。”

  “贤弟,这……魏公。”

  宁玦最终将自己知道的颜山农的故事告诉了徐鹏举。

  “那这个姓颜的在哪呢?!”

  “大洲先生,应当比你更关心,这会估计颜山农都快藏到缅甸去了。”

  “那他那个徒弟呢?姓梁的哪个?”

  宁玦看着徐鹏举的模样欲言又止。

  “魏公,咱们也不确定今日那人就是梁汝元,但依我之见,这人应当还没出金陵,或者一时半会应该不会走,咱们可以慢慢找。”

  “可我这伤。”

  “魏公,金陵这么大,您这仇,一时半会真报不了。”

  就凭徐鹏举这几百人,就是搜到明年过年,也转不完一遍金陵。

  听到宁玦这么说,徐鹏举这才强压下了心中的憋屈。

  只是宁玦也没想到。

  这个梁汝元竟然这么猛,一点隔夜的意思都没有?!

  心中甚至还有点小憧憬了起来。

  ——

  新泉书院遗址之上,一块崭新的夫山书院的牌匾已然挂了上去。

  上书“萃和堂”三字。

  不少身着粗布麻衣的学生扛着木材在书院前前后后活络着。

  在书院内,书院众人对何心隐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

  “率教,咱们书院的名字不是叫夫山书院吗?”

  何心隐望着高悬在书院大门口的三字牌匾感慨道:“多年前恩师曾在老家建萃和为名讲课,后为老贼严嵩所查禁,今吾重竖此匾,也算是承继恩师心愿了。”

  书院中以梁姓族人居多,只是梁姓族人多在阴凉地读书,正在做工的多是在南京刚刚募来的工匠。

  好在被朝廷的鞭法这么一搅,南京的佃户有不少,听说管吃管住,还能读书便来了不少人。

  整个书院以何心隐这个“率教”跟项元汴这个“率养”负责。

  顾名思义,就是何心隐负责教书,项元汴负责后勤。

  除此之外还有一十二位先生。

  看似这个书院是一个书院,但其内部秩序井然,分工明确,实际上已然是一个小社会了。

  因为这个书院并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怀老养少等诸多职能,城外就有萃和堂的学田,而率养还可以带着学院财产去经营。

  而裁决、司惩之权统归于“率教”、“率养”。

  书院中的学生虽习孔孟之道,但却并不入仕,而是在书院内凭学识跟德行担任书院中不同的分工。

  及此,另一身着儒冠便径自朝着何心隐一稽首。

  那儒生虽着儒冠,装束却是稍显怪异,腰间系着的不是玉佩反而是一块巴掌大小的薄水晶,手中则还有一把紫砂茶壶。

  “夫山不是说要与宁克终论道,怎的又跟他宁克终打起来了?”

  何心隐一脸的不在乎。

  “这江南新法,何时是非他宁克终不可了?此子绝不简单呐。”

  嘴上这么说着,何心隐却是看向了不远处的金陵劳工。

  在一众金陵来的佃工中。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跟三个人扛着一扇木门朝着前面的废墟走去。

  少年一边走,一边还不住的喃喃着。

  “怎么去打鞑子是搬木头,来书院听课还是搬木头,大明朝怎的有这么多木头可搬啊。”

  那周身一股老钱气的儒生顺着何心隐的目光望去。

  “何以见得?”

  “四个人抬一扇门,摸鱼都摸到我萃和堂来了,能是一般人吗?小小年纪有此等胆识,将来必为你我之臂助!”

  那儒生一脸无奈。

  “夫山,我看你是一时半会不敢在金陵露面了吧?”

  何心隐没有答话,只是站在一旁仔细的打量着混在劳工中的朱载壡。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