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_伐清17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其荒芜,病躯如此其委顿,间关历数千里,贫困饥驱,自问平生,都无是处.....”

  “忆少年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与友者,骂坐之灌将军,放狂之祢处士,一言不合,不难挺刃而斗。其意以为,君辈未尝读破万卷书,安敢向我鼓弄唇舌耶?所至之地,望风闻名,往往引避去,世人皆欲杀,其信然矣!五十岁渐知素昔之非,降心从人,折节下士,因稍稍有与我友者,然遇事侃侃,不少假借如故也......”

  谭顺之细细看完之后,只觉得文字当中的豪放狂狷的姿态,却是展现无遗,暗道此人虽然怀才不遇,可也是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否则何必写下如此文字?若是错过,却也是可惜了人才,当下便将此报小心折叠起来,收入了怀中。

  实际上茶棚里的这一幕,不过是谭顺之所经历的一处小插曲罢了,他这一次实际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参加全国县令促进大会,这实际上是在宁渝的授意下,组织的一次对全国县令的考察和学习会议。

  在宁渝公布完一系列新政之后,更多的精力是着力于实施方面,在这一方面县令们的施政手段将会直接决定新政的效果,因此宁渝对此十分重视,这次大会便是给这些县令们上课的过程,只有解放他们的思想,才能促进施政手段的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复汉军正式立国大楚之后,很多原先的基层官员都被升了职位,因此如今的大楚县令们几乎都是立国后选拔的人才,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年轻,思想足够活,而且在组织部委派这些县令的时候,宁渝都是亲自把过关的,挑选的也都是实干之才,就连状元彭启丰,都没有进入这一批选拔中。

  宁渝眼下其实心态是有些着急的,眼下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可是有些东西是需要开始做起来的——他让恩斯特去西欧各国引进人才、书籍等,在国内也没有放弃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至少蒸汽机和珍妮纺织机的立项已经开始了。

  除此之外,宁渝在这种变革阶段,需要保证社会的稳定蜕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工业革命时代的崩溃几乎是必然的,如何将那些失业农民和佃户引导进入新的工商领域,则变成了一件要紧事。

  在中国传统小农社会中,自给自足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所谓的盛世,可实际上这种盛世极为脆弱,因为土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是极为有限的,哪怕是单位面积的土地投入再多的人力,再怎么精耕细作,也无法显著提高原有的产量。因此当人口不断滋生的情况下,人地矛盾只会愈演愈烈,社会崩溃也只是一件迟早的事情。

  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吞吃大量的土地资源还有人口资源,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