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二十章 民生之多艰_伐清17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害,于是他便带着自家的一众兄弟,手持棍棒一路打进了工厂里面,将那些口吐黑烟的蒸汽机砸坏了许多,还打伤了数名工人。

  在此之后,昆山县令王秀带着县警备队赶到了织布厂,要求薛三停止破坏,束手就擒,而薛三自然不愿,便想着逃离现场,然后便被王秀下令击毙。

  可是薛三的家属却不依不饶,认定知县王秀与工厂主之间存在贿赂,便向苏州府大理寺衙门发起了诉讼,要求彻查此案,于是这件事便一下子直接闹大了,甚至还登上了《清流报》,迅速引爆了大楚舆论。

  然而严格来说,这个案子本身并不复杂,经过了苏州大理寺的彻查之后,并没有认定王秀采取措施失当,可是一些人却开始以为工厂侵占耕田,还制造黑烟毁坏田地为由,认定工厂在这件事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并且认为如果不是他们激怒了薛三,薛三也不可能枉法,更不可能被警备队给击毙。

  在舆论的助推之下,这件事也就闹到了朝堂上来,而对于这件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导致许多大臣开始以此事来攻击工商业,认为商人贪婪无度,视法律为无物,要求出台法律限制工商之暴行,以还百姓青山绿水,郎朗乾坤。

  宁渝自然对这件事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可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有多难办,如果按照法律秉公处置的话,薛三自然是死了白死,可是这样无疑会伤到天下农人之心,甚至还会激化目前的社会矛盾,可是如果要修改法律,本身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原因也很简单,在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所谓的保护环境本质上就是一句废话,因为无论是纺织业也好,还是印染业也罢,以及其他目前的工厂,本身就没有环保这个概念,大量的废气废水产生,也根本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办法。

  就在原本历史上,英国人率先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它虽然使得英国首先成为世界上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可是所造成的污染,也使得英国人留下了十分惨痛的回忆,就连英国作家狄更斯都在小说《双城记》里这么形容工业革命: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新兴工厂,比如造纸、漂白、印刷、制革、制碱、制皂、洗煤、玻璃制造业相继开办,它们为了便捷利用水利、蒸汽机和廉价运输方式,因此都是采取依河而建的方式,导致大量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的废水,在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了泰晤士河。

  而持续整个工业革命时期的排放,也使得原本清澈无比的泰晤士河,成为了一条彻头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