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谁想去剥大蒜?_工业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好了!”发改领导一拍大腿,“你加把劲,顺便运作运作,我这边也加快审批速度,争取坐定电厂厂长!”

  “很重要么?”

  “废话,虽然咱们华夏的发电技术不差,但能跟海外电厂多交流,肯定受益良多。问题是,TEP跟供销总社合作,供销总社哪有技术人员?所以,咱在这个项目中拿不到多少收益。而如果你做了电厂厂长,咱这边就可以悄悄安排技术人员来学习!”

  “这样啊!”徐飞恍然大悟,甚至忍不住拉了个长音。

  发改领导没有察觉异样,搂着其肩膀,继续小声道:“记住,一定要运作,那些老外很贪财。”

  “晓得,实话说,玩具厂销售总经理,是我远方外甥,当时花了五万块运作。另外包括……您看满厂子员工,有多少俺们村的?就连那条狗,都是俺们村的。”

  “……”

  …………

  时值中午。

  即将成为铁皮餐饮公司的玩具厂大食堂,整了五大锅‘青椒鸡块炒土豆片’,用于招待东山府的领导们,以及上白班的员工们。

  花大价钱租赁摊位的小贩,也纷纷端上各自的精品美食。

  壮馍、呱嗒、煎饼、小笼包、驴肉汤……

  满满一大桌,很扎实。

  领导们吃饱喝足,又到车间溜达溜达,感染感叹。

  下午三点。

  发改领导跟徐飞交换个‘都懂’的眼神,登上小客车。

  此次泽市之行,收获良多,也代表圆满结束。

  因此三辆小客车直奔东山府。

  路上。

  发改领导思索与某人的约定,愈发感觉可行。

  但部门内部总得交代交代,省的某些人不长眼,乱了计划。

  思索着,环顾一圈车内。

  “你们知道么,泽市跟旁边的济水市之间,有个县城,叫金香。

  金香县是个好地方,受济水、运河、南四湖滋润,土地肥沃,养分十足。

  不知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哪个老领导带的头,金香县兴起种大蒜,一年四季,从不停歇,以致于整个县的土地,都被大蒜铺满,家家户户的院子、房顶、院墙、树上、路边,挂的也全都是蒜。

  因此,金香县又被称为大蒜之乡。

  而金香县的大蒜,更是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这么高的销量,这么大的产量,偶尔还要制作成糖蒜、蒜泥、蒜酱……

  总得有人处理吧?

  但家家户户种大蒜,还要割蒜苗、割蒜黄、包装运输,根本忙不开。

  怎么办?

  当时的县领导,急中生智,找我老领导,也就是计划部门,专门申请了一座监狱。

  那年月薪大概十六七,县城给劳改劳教,开两块。

  好家伙,别看给的少,运过来的犯人可不少。

  而随着大蒜产业的规模增长,那座监狱的规模也一再扩建,最后因为地皮的事,跟周围几个乡镇农场和工厂,起了纠纷。

  不得已,我的老领导,哦,这个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发改,又专门给监狱换个方位,再开两座。

  到现在啊,金香县周围,已经有五座监狱,包括劳改、劳教、女子、过渡、重刑,仅管理人员,加起来就有三四千人。

  而里面的犯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十分钟用餐,之后每人领一个化肥袋子,到院子里集合。

  这个时候,院子里已经堆满大蒜,犹如一座座小山。

  犯人们的任务,就是剥大蒜,一直剥到中午用餐,然后下午继续,晚上吃完饭,再剥到深夜十一点。

  每人每天剥多少,剥的好不好,都有严格规定,否则……啊,咱们就不描述了。

  据说,但凡进去过的人,出来后的再犯率,远远低于华夏其它监狱,堪称监狱史上的一大奇迹。

  而附近区域的群众,也用‘剥大蒜’来形容蹲号子。”

  省发改大领导,用五分钟的时间讲完这个故事,再次环顾一圈车内的人们,“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谁都不想进去剥大蒜吧?”

  “……”

  ……………………

  ………

  电脑拿去修了,手头只剩下大纲,今天从头读了一遍,把剧情顺上才写了这章,晚上还有一章。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