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平壤战役_风流刑警到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弹yao用尽,而且部队全天未进餐,便下令停止射击,撤离战场,清军也没有追击,主动炸毁了堡垒,撤回了城里。

  这次战斗,日军战死460名,伤690名,师团长野津道贤也受了伤,无功而返。有位日本诗人后来叹曰:“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

  第二天,平壤西战场的战斗在上午8时许打响。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共5,400余人,由师团长野津道贤中将指挥,在大同江上游渡江后,到达城西的普通江。受到中国军队枪炮的热烈欢迎,日军死伤惨重,只得退回南岸,不敢渡江。

  平壤北战场是日军进攻平壤的主攻方向,日军在此集结了总兵力的将近一半,包括两个支队,共9,800人。按预定计划,两支队于5日拂晓分成东西两路向玄武门外的清军展开了钳形攻势。

  平壤市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处,东、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平壤东面有瑞气山,西南部有苍光山,北部有锦绣山、牡丹峰,南部是平原。平壤因有部分土地在平原上,故有平壤,即“平坦土壤”之意。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流经市区。平壤有1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檀君时代就被定为都城。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建都于此。当时建筑在大城山的城堡,至今还留有遗址。平壤作为高句丽王朝的首都约有250年之久。其后,在高丽时期,曾在此设大都护府,成为西京,后又改为西都、东宁府、万户府、平壤府。1885年为23个府之一。1886年为平安南道道厅所在地。平壤山环水抱,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台山修筑。由于牡丹台紧靠城墙,因而成了守卫平壤的关键。

  清军的部署是:城北由左宝贵所部两个师防守;城西由盛保所部两个师防守;城南由卫汝贵所部两个师防守;城东南由马玉崑所部两个师防守。我坐镇城内,居中调度。我的四位夫人菲儿、闵慈英、裕儿、淑儿各带两个团做预备队待命。

  守卫在平壤城玄武门外的清军,一是左宝贵亲自率领的一个师,守卫玄武门、牡丹台及城外堡垒,计3,500人;一是由他的副将张横率领的一个师,守卫在箕子陵一带,计3,500人。日军集中两个支队主力,先进攻清军城外的内外重三垒。日军素闻左宝贵挠勇,知左宝贵不死,平壤不可得,于是弃张横的箕子陵不顾而专攻玄武门。

  清晨5时正,日军支队长下令发射进攻平壤城北的第一炮,清军堡垒寂静不应。日军进至堡垒附近低地时,堡垒里清军的中华自动枪突然齐射,飞弹如猛雨骤至。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