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348章:昭武十三年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的产粮或将锐减接近一半的额度,这意味着国家将无法支撑河西、河套、三川三处战场,哪怕在这三处战场,他秦军亦早已在前线开辟了军屯田,甚至于在河西一带,武信侯公孙起还将从魏国手中抢掠的羊群蓄养了起来——事实上对面的魏军亦是如此,以至于四处战场上,唯独河西战场的气氛最为诡异。

  总得来说,目前魏秦两国的战争,主要还是以僵持为主,其原因嘛,无非就是魏国正在消化所夺取的楚国,毕竟楚国的地盘,比整个秦国还要大,更别说还要加上一个越国。

  除非魏人通通脑袋有坑,否则的话,当然是优先发展已经吞并的楚越两地,而不是憋足劲跟秦国发动一场所谓的决战,毕竟凡是都要讲究循序渐进,好比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消化掉楚越两地,然后再去考虑进攻秦国,这才是上策。

  正因为如此,别看魏国在魏秦边境驻扎了数十万军队,但事实上,魏国目前对于这场仗并不迫切,只求拖住秦国就好,最好慢慢地将秦国拖到死亡线,就像当初的韩国那样。

  反正他魏国拖得起,如今魏国有整个中原来支撑与秦国的战争。

  相信这也是魏将司马安容许乐弈屯田放牧的原因,否则以司马安的性格,你乐弈敢这般消极怠战,我管你是谁!

  别忘了,这位司马安大将军,那可是魏国唯一一位曾公然抗拒过「魏公子润」命令的将领。

  魏昭武十二年十一月,在溧阳君熊盛的协助下,魏国基本上消化了楚国。

  其实确切地说,早在前两年,在魏军打下大江以北的楚国土地后,魏国就已经在着手消化这些夺取的土地与城池,只是当时楚国尚在,以至于仍有些对国家抱持忠臣的义士仍在抗拒,是故,像卫朔、卫郧、卫振、季武、韩普、屈塍等人,前前后后才会驻扎在夺取的楚国城池内,防止楚人造反。

  不过在楚王熊拓战亡、楚太子熊辛投降魏国之后,局势就有所改变,非但魏国因此到了大义名分,并且那些本欲抗争的楚国义士,也逐渐放弃。

  随后,待等溧阳君熊盛将楚王熊拓的遗言传播开,呼吁楚人莫要再做无谓的牺牲后,魏国就更加顺利地统治了楚地。

  待初步消化楚国之后,魏国便开始顺势引导「韩国归并」这件事。

  倘若说魏国吞并楚国的消息已经让秦王囘如坐针毡,那么,当他得知魏国有意吞并韩国之后,他就更加坐不住了。

  想想也是,虽说秦国的国域不小,可满打满算也就只有秦岭、陇西、汉中、蜀国这一片,而魏国在吞并楚国之后,若再给被他吞并韩国,那么介时,魏国疆域与人口,都将是秦国的十倍以上。

  更要命的是,中原之地素来比西垂富裕,若这场战争再拖延下去,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