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章 第十八章_大明顽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那些强抢民女,贪赃卖官的事,更是数不胜数。

  就连户部的同僚们,每逢节日都得给张家送礼,明知道寿宁侯钱庄开出来的“银票”虚头很大,还照样如数入账,最后亏的是国库,肥的是自己的腰包。

  这人人都下水的臭水沟里,李梦阳不但不肯同流合污,还要掀了盖子把里面的脏污都爆出来,这谁能干?

  在前世,李梦阳就得了个“欺压同僚、挟制上官”的罪名,被解职问罪不说,寿宁侯对他恨之入骨,让人将户部贪腐之事都扣到他头上,严刑拷打,险些就将他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中刑求致死。

  最后还是弘治帝发话,言官无罪,才将李梦阳放出诏狱。可在那之后,因他得罪了外戚权贵,被寿宁侯等人疯狂追击,而他也硬气,不但不肯服软,反而拼命查抄他们的罪证,一再上书弹劾,后来据说他写过的奏折,就足足有一人高。

  正如他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白昼提灯,有人问之,他便答:“身处黑暗,前路难行,恐遭暗算,唯提灯而行,心向明光。”

  官场黑暗,他看到,也知道,却始终不甘屈膝以事。当初若不是考卷密封,拆卷后他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不仅文章被人争相传抄,连他白昼提灯之事也传得沸沸扬扬,那些想要整治他的官员碍于名声只好作罢。

  强项如此,当真人如其名,梦阳向光,容不得黑暗阴影。

  朱厚照看着这个仪表堂堂刚直不阿的真汉子,第一眼就生了爱才之心。

  嗯,没错,他看人先看脸,颜控。

  当年他第一次见到李梦阳时,正是弘治帝驾崩,他刚刚继位之时。那时的李梦阳已年过三十,几次牢狱之灾几乎毁了他的身子和容貌,让他变得苍老阴郁,瘦得橡根晾衣架,却依旧挺直如青竹不弯不折。

  丧父之痛和继位之重压得那时才十四岁的朱厚照根本没在意这个看起来就很可怕的户部郎中,尤其是在他一来就弹劾刘瑾等人,大有将那些一直陪他玩的太监们都要弹劾至死的架势,更为他不喜。

  而后,刘瑾跟当初的张鹤龄一样,罗织罪名,再次将李梦阳下狱。

  这个倒霉的才子,二十岁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却一直在官场浮浮沉沉,坐牢的时间比做官还长。

  这次,朱厚照就看在他尚未毁去的年轻俊颜上,回去向弘治帝讨了个封,将他从户部调去了都察院。

  当年永乐帝就曾说过,“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注1),朱厚照相信,李梦阳就是那个可以成为大明第一强项御史的清谨介直之士。

  “父皇,这是儿臣送你的一面镜子。”

  朱厚照带着李梦阳去文华殿见弘治帝时,第一句话这么说的。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有魏征做镜子,儿臣以为,李梦阳也可以作为我大明的一面镜子。”

  弘治帝愕然地看着这个打着去神机营旗号,却拿着大舅子张鹤龄的银票去慈济院,最后拐了个户部主事回来的小太子,忽然觉得,有点不认识自家儿子了,却也不便驳了他难得认真的建议,先是点头让司礼监拟旨去办,然后让人将李梦阳带下去,方才问他:“儿啊,你带李梦阳来见朕,寿宁侯知道吗?”

  朱厚照抬头望向他,清澈的眼神满满的疑问:“父皇,我们朱家的事,为何要问张家?”

  弘治帝一怔,缓缓点了点头,“不错,的确……无需问他。”

  “你是大明的太子,你想做什么,做便是了。”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