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2章 不计成本的收购_大明第一能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反常了!

  ……

  而造成了这一切的,自然也不是别人,正是李洪在格物居收下的弟子之一,曾经户部的官员,现在负责李洪纺织生意的肖连平。

  之前李洪还在应天府的时候,便已经将纺织厂的组建事项一并全都交给了肖连平。

  如今,肖连平已经将纺织厂的前期筹备都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的事项自然便是开始大肆收购棉纱,而且还是不计成本的收购。

  而至于这纺织厂的启动资金,则是吕本出的。

  当时李洪因为要出征北伐,不得不又一次将一摊子事情丢了下来,因为好怕肖连平毕竟初涉商场,难免有疏漏的情况,因此还特意和吕本嘱咐了一声,让其帮忙稍微照看一些。

  如今,肖连平已经将纺织厂的前期筹备都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的事项自然便是开始大肆收购棉纱,而且还是不计成本的收购。

  而至于这纺织厂的启动资金,则是吕本出的。

  当时李洪因为要出征北伐,不得不又一次将一摊子事情丢了下来,因为好怕肖连平毕竟初涉商场,难免有疏漏的情况,因此还特意和吕本嘱咐了一声,让其帮忙稍微照看一些。

  而后吕本便自然而然的看到了李洪这纺织业巨大的商业价值,在通过书信获得李洪的首肯之后,便不知又从那里掏出来了大笔的资金,投资了进去,却只占据了一成的股份,但吕本却也心甘情愿。

  并且在吕本的建议下,肖连平的纺织厂出人意料的并没有建立在江南,而是建在了北方的直沽,也就是未来的天津。

  这自然是有吕本的深思熟虑在其中的,其一便是成本问题,江南富庶,因此用人的工钱,以及各种花销成本自然也不低,而北方则相对少一些。

  其二,棉衣最大的销售地区,也多在北方,因此,当成品出厂后,后续的贩卖和运输也是十分的便利。

  更何况,吕本所选定的地方乃是直沽,也便是未来的天津,这里可以说是整个北方的交通要道,更难得此处水运亨通,若是走水路,和江南也没有距离多远。

  天津的历史算不得久远,最开始有人烟聚集,一开始是因为金国在此设立军寨,名为“直沽寨”。元朝时发展为海津镇,并成为漕粮转运中心之一。

  而之所以改名天津,则是在历史上朱棣上位后,迁都北平,将这里当成了北平的前哨守备,在这里修筑卫城,从此有了天津卫。

  因此,可以说,天津从最开始出现的原因就和军事脱不开干系,自然而然的让其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永乐时期后便拥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大卫所。

  即便是现在同时也是漕运、盐运中心,漕粮转运就不说了,整个天津足有九条河,可以说四通八达,连接了南北,至于盐运中心的长芦盐场,直至民国都还是北洋政府的经济命脉。

  当然,因为李洪的出现,未来的长芦盐场大概率是已经不会在出现了……

  只不过只是靠着军镇、漕运、盐运、商贸这几种属性,便已经让这座没什么历史的小城,在如今的北方来说,十分繁荣。

  繁荣到什么程度?

  反正至少比被明军打成了一座废墟的元大都北平还要繁华一些,在如今还称为直沽的地盘,专门常设按察司副使一员,统率小半个北方的将士,又在此处设立关卡,还有一些邻县衙门,也特地在此地办公,顺便治理此地百姓,只因卫军城市不好安排民政官。

  只不过这同样也导致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北方本就远离直隶政治中心,因此,这边的官员,自然是喜欢玩一些骚操作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