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0章 当场斩杀_大明第一能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洪又一次改进了火铳。

  在李洪从陕西进漠北的时候,特意将自己从应天带来的匠户留在了那里,结果却没想到,徐达来的时候,因为眼馋这些匠户们打造李洪改造火枪的技术,又重新给带了回来。

  也正是因此,李洪才有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给明军手里的火枪再一次进行了升级。

  最早的火铳,大概出现在宋代,,因为气密性和枪管长度等问题,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五到十米。

  那时的火铳,被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其发射时还要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

  这种火器,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首先,当时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从来无法超过而两位数,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

  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

  于是到了宋末时期,开始出现了铁制的火器,被叫做‘梨花枪’只不过说是火器,其实更像是一个喷射器。

  因为他发射的不是弹丸,而是毒药,梨花枪,只有一个铁筒,状如尖笋内装毒药,用泥封口,兵士们可随身携带数个药筒,以备更换发射,其喷射出的毒焰可达几丈远。

  梨花枪的杀伤力虽说要比突火枪要大,但是依旧没有解决射程的问题,因此,等到元末之时,真正的可以称之为火器的火铳,也叫鸟铳出现了。

  如今市面上主流的火器便是鸟铳,赵士桢着成的《神器谱》中记载了鸟铳传入中国后,中国原有的诸火器皆失其利,是因为中国原有的铳器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药因而较难命中目标,而形容鸟铳为:“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但是这鸟铳虽说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火器,尤其是被李洪改造过药室的密封性后,射程还会进一步的增加。

  但是即便如此,却依然没有超脱出火绳枪的范畴。

  纵观世界枪械发展历史,对于火器的演变大概可分成这样几个种类,最开始便是最基础的火枪,类似于宋朝出现的突火枪以及梨花枪之类的,使用了火药作为动力,但却无法远程攻击。

  再之后,便是火绳枪,火折点火绳,手指推压金属弯钩入火门,使火绳引燃点火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