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8章 反响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镇守总兵,又有何权力抓捕各人?你的手。伸得太长了,这是严重的越权行为,是否又有叵测居心在内?

  等等等等。

  雨点般的弹劾奏折,从朝野中直飞而来。

  民间舆论,也是一片沸扬,京师中,王斗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吵成一片,六科廊房,无数的抄报人挤着,等待朝廷及皇帝的反应。

  依大明的制度规定,便是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奏本后,然后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

  硃批章奏传下后,六科或通政司,同样要把这些章奏编纂,或辑成朝报,在京的各衙门,想知道朝报内容的,或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廊房抄传,或由六科派人分发,转发各衙门使知朝政。

  这也是邸报的由来。

  对各方人马来说,从邸报的内容,就可以清楚知道朝廷及皇帝的态度。

  不过朝中宫中还在沉默,如山般的奏折投入,皆是石沉大海。

  最后众人发现,他们除了嘴巴囔囔,对王斗却没有任何办法,他的抄家抓捕行动,仍然有条不紊进行,各人气急败坏同时,不免有几许悲凉。

  一些人调整战略,转而弹劾宣大总督纪世维,更有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瑗、镇守太监杜勋等人。

  只是,这些人分属各派,各有各的关系,门生故吏,地方朝中支持者等,弹劾他们,不免又让众人产生内斗,相互攻击,真真是混乱一片。

  十一月下,宫中发出了几道训斥的旨意,让众人精神一振,然此后又没了下文……

  眼见一个个商家被抓,家产被抄,又有人再次调整战略,将精力放在,那些抄没的各大家家产,应该上交朝廷上面。

  还有,这些通敌奸商,牵涉实在太大,已经不单是宣大之事,所以应该交由朝廷,进行三司会审,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一起录问处理。

  这几点上,内阁大臣们皆是同意。

  还有,因为可能牵涉到一些官将,被抓的人,也应该奏闻请旨,请圣上决意才是。

  按大明律令,职官有犯,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需奏闻请旨,不许擅问。

  六品以下,则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然后议拟闻奏区处。连各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都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

  各大家名面上是商贾,何尝没有官爵在身?

  他们的家族,各族人同样很多不是官,就是将,若这些人逮捕进京,自己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毕竟论钻法律的空子,没有比他们更清楚。

  虽然王斗还没表明态度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