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0章 大开发序幕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也是古代科技很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而且先进器械带来的,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失业。

  工业革命时。经常有发生工人捣毁机器的事情,是要生产效率还是要糊口饭碗?这是个难题。

  各类水车厂订单猛增,各个厂主拼命招募匠工,虽然目前下订单的多是都护府军方。官方,但也有一些准备搞商屯的商人眼光超前,准备订购大水车、耧车等物。

  甚至一些有财力的,准备移民到塞外的百姓士绅,一样准备购买这些器械。

  未来移民之人,遍及宣大三镇。还有山西,甚至陕西各处,就算后几种人需要的水车、耧车等物较少,但积少成多,最近做水车、大型农具这些人都赚个盆满钵满。

  而且在可预见的很多年内,水车等物的需求都是源源不断,毕竟都护府开挖水渠,兴修水利等等,暂时还是针对军屯,还有官府民屯,自行移垦的民众,还是需要自己解决用水问题。

  他们未来田地就算靠近河水边,但眼下干旱之下,漠南很多河水水位一样下降,需要用水车将河水引上来。

  不靠近河水的田地,就更需要灌井与水车了。

  所以一时间不但是宣府镇的打井与制车人员,便是在外镇,这些人一样供不应求。

  ……

  民政部科技司虽然总部设在镇城内,但还是有一些研究所院放在郊外,农田边,厂坊旁,以便更好的进行试验与打制。

  这是一片院落,临近西南郊山坳不远,堂内满满都是书籍,甚至还有一本新近收罗来的《奇器图说》,中级研究员吴世宦戴着眼镜,用一蛤铅笔在硬纸上写写画画着。

  纸上图案是一种机械,有点象耧车,但又不是,原来的木匠吴世宦,现在已进入民政部科技司担任要职,他们这些人还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研究员。

  听说这名字还是永宁侯爷亲自定下的。

  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研究任务,吴世宦原来是木匠泥水工,当然主要研究的便是制械、城建方向。

  按吴老头说的,这真是光宗耀祖的事,自己临近入土了,没想到还有成为官人,拥有类似文人称号的一天。

  不知不觉,吴世宦进入王斗体系已经很多年了,他的须发更是完全花白,不过仍然精神抖擞,拥有使不完的精力。

  他现在也生活富裕,当初王斗让利于民,一些不重要的厂坊分包给民众,当时吴世宦便与家中子弟开了一家水车厂,现在水车厂生意兴隆,成为宣府镇有名的大厂之一。

  衣食无忧,又身居要职,拿着丰厚薪俸,吴世宦别的没什么心思,就想着自己能否青史留名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