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四五章 乐坛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启事:‘明娥今日启程赴美,一切顺利。敬告诸位亲友,勿念。娄’

  ‘就这点小破事,浪费一次签到。’

  杜守义说归说,但这其实不算小事。‘挟洋以攻渔村’是他和娄小娥商定计划中的第一步。这步走得好不好,对女王音乐日后的影响非常大。

  说到这儿要扯些题外话了。渔村娱乐市场的主流语言是怎样演化得呢?是一开始就如后世一般,以粤语为重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渔村受殖民影响,在七四年以前英语是官方唯一法定语言。到了四九年,大量上=海影视文化圈人去了渔村,他们迅速接管了渔村的华语音乐、电影等等娱乐市场。所以七十年代以前,粤语只存在于戏曲市场。而渔村的电影、流行音乐市场一直是英语、国语的双语结构。

  这种情况持续了二三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早中期,许冠杰唱出了第一首粤语流行歌曲《铁塔凌云》。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渔村人忽然发现,原来土里土气的粤语也能和‘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

  所以,能理解为什么许冠杰在渔村乐坛地位如此之高了吧?这是个拉开‘时代帷幕’的歌手,是渔村粤语歌的‘开山鼻祖’。

  渔村本土流行乐的发展中还有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点。六+四年,披头士乐队去了美国,引起轰动,史称‘英伦入侵’。

  随后他们在六月八号来到六千公里外的‘渔村’,掀起了一股年轻人玩乐队的风潮,而且愈演愈烈。

  日后,许冠杰、罗文、林子祥、谭咏麟都纷纷顺着这股风潮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四九年,六+四年,披头士,许冠杰...这些都是渔村音乐史上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词。但它们加在一起都不及一家公司对渔村音乐的影响大,那就是:‘TVB’。

  七一年,TVB成立了‘华星唱片’。这家公司十年没有作为,直到八二年时他们连续干了两件事,一是签下了张国荣,二是举办了TVB第一届选秀。

  做完这两件事后,TVB的高层突然发现,在渔村不需要真正的‘做音乐’,只要会唱歌就行。换句话说,大众不需要甲壳虫,他们只要一个会唱歌的‘列侬’,至于谁是吉他手、贝斯手、鼓手,谁是作曲、作词、编曲都无关紧要。

  于是渔村乐坛由‘原创’音乐,进入了‘商业化’音乐的时代。买东洋版权,翻唱,开始大量出现,许冠杰、罗文、林子祥、谭咏麟等等也纷纷拆散了自己的乐队,放弃原创,进行‘单飞’。

  渔村音乐的‘商业化’带来什么后果呢?Beyond乐队黄家驹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渔村只有‘歌坛’,没有‘乐坛’。每年颁奖礼上谁当选最佳歌手?是红艺人。圈中话事人根本不尊重音乐...”。渔村的这种‘音乐泛商业化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