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30章 养小人千日,用小人一时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傒囊那等传说之物都认得,陛下何不让人画此七柱送往柴桑询问一番?”

  所谓认识傒囊,是指诸葛恪任丹阳太守,平定山越时,有一次外出打猎,在两山之间,看到有物如小儿,伸手欲引人状。

  随从左右不识,皆是惊恐不安。

  唯有诸葛恪面不改色,上前拉住它的手,把它带离原来的地方。

  说来也奇怪,那东西一离开原来的地方就死了。

  事后左右皆问其故。

  诸葛恪回答道:

  “此事在《白泽图》内有载:‘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伸手欲引人,名曰“傒囊”,引去故地,则死。”左右皆深佩服之,以为神明。

  经此一事,山越人对诸葛恪越发敬畏。

  而这个事情在吴地流传开来后,吴人皆道诸葛恪博学多识。

  孙权自然也对这个传闻颇感兴趣,曾亲自问过诸葛恪。

  诸葛恪没有否认。

  故而此事的真相是什么,唯有当事人知晓。

  此时经吕壹一提醒,孙权也想起了此事,他立刻对这个提议颇为赞赏:“言之有理。”

  ——

  柴桑离建业有一千来里,看起来很远,但实则两城皆在大江边上,船只往来,极是方便。

  不过七八日,从建业来的急信,就送到了诸葛恪的手里。

  陛下的手书,诸葛恪自不敢怠慢,拆开一看,没想到居然是询问机关之术。

  诸葛恪颇有些意外,但很快又笑了起来:

  “此鲁班锁之异变是也,由六柱变七柱,谓之七星结……”

  话未说完,诸葛恪突然顿住了,甚至连脸色都微微一变。

  世间所传的鲁班之术,不过流于表面。

  鲁班真正的秘术,其实是皆集于《鲁班经》一书。

  而《鲁班经》,乃是禁书,世间根本没有流传。

  传闻只有某些山门的子弟,才有资格习得此书。

  若是无师承而私自习之,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因为私自习此书,无后。

  得其一,有女而终,得其二,孑然一生,孤独而终老。

  山门子弟之所以能学习,是因为他们师门中有秘法破除诅咒。

  诸葛恪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正是黄月英,也就是他的叔母,在奇遇巧合之下,曾得到一本《鲁班经》。

  在没有遇到山门子弟冯明文之前,叔父和叔母一直未有子嗣。

  原因正是叔母习了《鲁班经》,导致身体残缺,无法生产。

  最后不得不让自己的阿弟(即诸葛乔)过嗣。

  后来叔父晚年得子,也正是因为冯明文以师门秘法破解了叔母身上的诅咒。

  (注:354章鲁班经、355章就说说话)

  想到这里,诸葛恪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鲁班锁,本是六根,他小时候就玩过。

  六根鲁班锁,称为六合榫,七根则曰七星结。

  乃是叔母按《鲁班经》记载所制,说是可以开智。

  对于山门子弟来说,《鲁班经》乃密术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