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四四章 祖宅(求月票)_谍海猎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已见的太多了。

  年节时,正逢西安事变,在镇上看戏的蒋介卿听闻委员长遇难,生死不知,惊吓之下,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

  因委员长在事变中受了伤,再加事变首尾还未了理,所以等到四月份时,委员长才亲自赴溪口治丧。

  国民党主要政要全来悼奠。

  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均在其列。

  光是小车,就排到了数里之外。

  所以街坊已是见怪不怪了。

  听到门外的动静,宅院的大门被打开,一个老妈子看到小车,喊了声“贵客登门”,便进去通报了。

  王世和也没客气,让随从拎着行李,带着方不为进了大门。

  刚过照璧,一位稍有些福态的老太太携一对年轻男女从内宅走了出来。

  老太太自然是委员长的发妻毛夫人。

  她比委员长要大五岁,十九岁时,与刚刚十四岁的委员长成的亲,但十年后,才生下了建丰同志。

  算一算,今年已经五十六了。

  男的有些瘦削,和委员长有七分相像,女的栗发蓝眼,颇为秀气。

  还有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被老太太牵在手里。

  这就是建丰同志和妻子蒋方良,还有他们的长子蒋孝文。

  蒋方良和蒋孝文的名字,都是四月份回国之后,委员长亲自给取的。

  “表婶!”王世和迎上去,扶住了老太太。

  蒋王两家渊源极深,既是亲戚,也是主仆。

  自王世和的曾祖起,就是蒋家玉泰盐铺的学徒。

  到委员长的父亲这一代,盐铺的掌柜则是王世和的大爷王贤东。

  当时蒋父丧妻数年,还是王贤东牵线,说合自己寡居数年的堂妹王采玉,做了蒋父的填房。

  两年后,委员长出生,盐铺的掌柜又换成了王贤东的弟弟,也就是王世和的爷爷。

  等委员长外出求学时,蒋家盐铺的掌柜则又成了王世和的父亲王良鹤。

  王良鹤比委员长稍长几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

  委员长回国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第五团团长,深感手下无亲信可用,便把表哥王良鹤召到了身边,任了勤务兵。

  离开溪口之时,王良鹤把十二岁的王世和送到了盐铺,当了学徒。

  蒋介卿虽然与继母不合,但孝义还是要顾的,委员长不在,家里只能由他来照应。

  王世和便经常被派到祖宅这边,替王老夫人和毛夫人跑跑腿,久而久之,宅外的大小事情,老夫人都交给这个侄孙去办了。

  王世和为人忠厚,深受王老夫人和毛夫人的信重。

  十一年后,老夫人逝世,委员长回家奔丧,离开时,把王世和也带走了,让他接任了他父亲的职务,留在身边做了警卫头目。

  这一干又是十六年。

  算一算,王世和今年三十九岁,已整整为蒋家服务了二十七年。

  蒋家上下,包括委员长在内,都已把他当成了蒋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表兄!”等老太太老泪纵横的和王世和叙完旧,建丰同志又叫了一声。

  自成婚后,委员长在老家待过的日子屈指可数,在那个年代,出自这种门户的女人又怎好整日间抛头露面?

  蒋介卿又不太上心,所以蒋家老宅这一摊子,一直都是王世和帮着照应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