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二章 转动的秘密_屠魔工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持”。

  火箭组虽然没拿到实验二号的轨道数据,也不妨碍着手开始研制。

  二号火箭是要把一些东西丢到外层空间轨道上的,而比较重要的自转数据即使不太准也不会偏差太多,沈文剑和大伙开会后,决定一步到位,设计跨轨道运载火箭,如此能减少大量的重复设计工作。

  跨轨道运载火箭既可以用同一种设计,完成近地轨道、中层轨道、同步轨道的卫星投放任务。

  一号火箭只是不到三十吨的小东西,二号火箭发射重量要飙升二十倍左右,这还是在玄学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做到。

  技术跨度太大,为了省钱、省时间,沈文剑全程参与了二号火箭的设计工作。

  ……其实如果没有沈文剑这个内行,在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情况下,让工程师们一次迈太大步子,实验二号成功发射的概率有点渺茫。

  沈文剑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经验,配合超音速风洞的帮助,节省的不止是一两个人力或一两个月时间。

  火箭吨位的增加并非单纯的放大,其结构变化同样很大。

  发动机数量的变化与相应的燃料供应问题是其中之一。

  谨慎评估一号火箭的实验数据,预估实验二号的总发射质量至少也要五百吨以上,沈文剑带着火箭组重新制作了一版新的实验发动机,在未完工的火箭发射场实验和改进。

  新的发动机解决了一号火箭无法进行热回收的问题,耐热能力有明显提高,这个改动除了寻求替代材料,主要是改动了热回收区的位置,在燃烧区上端的燃料供给系统外。

  单发动机最终获得的实验最大推力为220吨,在此推力下燃烧108秒发生故障。

  没时间去等材料学的进步,换个设计思路。

  年底前火箭组把发动机做出第二个改进款,这款的口径有所缩小,推力固定在130吨,因为真火阵法的存在,其比冲量比非玄学发动机大四成以上(送入燃料的质量与产生推力的比)。

  第二改进型实验过程中分三段燃烧共八百秒,未发生故障,具有回收再使用价值。

  经过几轮实验,新型发动机命名为云顶级甲型。

  实验火箭二号主火箭一子级暂时安排了三个发动机,呈等边三角分部。

  但这还不够,三个云顶级甲型还没办法把自重五百吨以上的物体推上去。

  此时就需要助推器的帮助了。

  主火箭一级推力无法推动自身,因为没有太多必要。

  主火箭前面还有含二子级燃料舱在内的二级火箭,以及待运载物和三级助推,火箭发动机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燃料与火箭空重的比值减小,很不划算。

  好办法就是利用燃烧总时间更短的助推器,帮助火箭升空并突破大气最稠密的地区,等助推器烧完分离,一级火箭本身耗费掉一定燃料减轻自重后,它的推力就足够继续剩下的工作了。

  此外,把一级火箭做粗一些,多安几个发动机也是个办法,但如果可以做到,之前的第一版发动机就不会故障了。

  火箭是个很系统的工程,发动机每增加一个,协调难度就会增大很多,助推器能通过增加发动机间距,以提高安全水平。而且科研部在材料方面有所欠缺,如果不是玄学顶着,靠纯机械做出能用的火箭只怕还要几十年。

  助推器的第一次非完全体地面实验,已经是3006年二月。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