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章 佛道之争 香客两难_崂山小道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于太玄观,终南山的寒蝉寺似乎更为出名。

  寒蝉寺是寺,不渡人,却治人。

  和尚是和尚,是有医术的和尚。

  暮鼓晨钟,香火缭绕,一般都是寺院的景象,同样也是寒蝉寺的景象。

  只不过,这里的人更多,香火更甚。

  香火,不是求佛,是人们因为这里的和尚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佛的尊重。

  其实,来这里的人更尊重这里的和尚。

  念经,是寺院里和尚们必做的功课,更多的是讨论一些昨天棘手的病例。

  这里没有设备,除了一些能吃药就能好的病之外,和尚们都只治人,不救人。

  每天,这里都会有很多人,因为景致极好,除了求“治”的人之外,还有游客。

  如若不是偶闻的钟声及刺向天空的檐兽,以及周围浓烈的香火之气,或许这里还能算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当一身米白色的长衫、头挽一髻的道人出现在这里时,还是让人不太适应。

  阳光照在道人身上,在淡淡的烟雾中,在金色的光线里,有如神祇!

  寺院内外都有游客、香客或病人家属,看着这个在人流中随性移动的道人,心中竟不可自抑地生出了一丝不明的敬意。

  同时,也生出了一抹心里对于佛不太虔诚的愧意。

  也是,在和尚面前对道士有这样的感觉,是为不诚!

  即便,寺院前不必有纯粹的诚意,还是让他们生出了羞愧的情绪。

  有钟声传来,幽幽扬扬,低沉而厚重,警人心神,又如一丝清泉,流入干涸之地,润物无声。

  行人愧意更浓,听着钟声,似心灵受到启迪,看着大雄宝殿中的菩萨,对佛的虔诚之心复起,即便不跪,也双手合什,嘴里默念着什么。

  可是,先前眼之一瞥所见如神祇之人,依旧在脑海中难以褪去。

  敬佛?入道?

  道士?和尚?

  竟是两难!

  道人缓缓前行,人群自动分开,如砥柱分浪。

  人群静立两旁,似欢迎,似鼓舞,唯有脸上表情略显怪异,难为情的样子。

  就像是夹在两个彼此交恶的好友中间,左右为难,想要劝解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钟声再起,接连两声,稍为低沉,略显清脆,更为警醒。

  人群纷乱,各自向要去的地方而去,不再看那个敢来寺庙的道人。

  米无语略抬头,望向钟声处,脸上笑意略盛。

  进到后院,不见有人来接,便自向一处走去。

  如看山,如观景,如游人。

  所经之地,不见和尚,不见香客,除了苍松,除了浮屠。

  他笑意不减,对这里好似很熟一般,延着大青石铺就的小径拐进一处回廊,过了回廊是一排斋房。

  斋房再曲行二十多米便看到“游客莫入”四字,四字下方一处约一米五左右的拱形洞门。

  洞门由各类藤条互圈而成,从藤条的色泽来看,想必这个洞门生成的时间并不会很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