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23 章_小知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用着,他们就知道,想要庄稼好,化肥少不了!

  好在他们背靠化肥作坊,根本不缺!

  也因此,凌家湖的庄稼是整个扶江县长势最好的。

  更因这件事,扶江县其他几个村子,陆陆续续知道凌家湖可以买肥料的事。

  凌家湖的人也放出消息,扶江县百姓买肥料,一文钱一斤,其他县城的人买三文钱一斤。

  虽说因为交通闭塞,肥料的事并未传到其他县城,可这种说法让扶江县百姓心里自然不同。

  不愧是自己县城的人,对自家人就是好!

  可话说出来,就算一文钱一斤,绝大多数人家也是买不起的,秋收刚过,各家吃饭的粮食有,银钱?哪有银钱啊。

  这时候上集村的葫芦江家率先行动,他家今年因为卖葫芦给知县大人,挣了几百文,这会刚好拿出来去买化肥!

  还有些门户东拼西凑出发。

  放在前几个月,他们绝对不可能花钱买这臭烘烘的东西。

  但现在不同,现在家里长势极好的庄稼说明了一切!按照有经验的农人道:“今年的产量,只怕要翻倍。”

  主要是看看这绿油油的叶子,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庄稼。

  各家都不用动员,该去买的都买了,农家人心里也有本账,这已经算明白施肥的好处。

  可能买得起化肥的还是少数,更多百姓只能心里焦急。

  明明知道有办法让粮食增产,明明那边就有东西,可家里没钱啊。

  要不然借钱?可借钱又要有利息,要不然典卖家里的物件,说不定明年还能赎回来。

  事情发展到现在,纪炀朝旁边的玉县丞跟凌县尉点点头。

  可以开始了。

  十月初七清晨,扶江县县衙两个捕快骑马到各村传消息。

  大意思是。

  没有钱买化肥的百姓,算好各家田地数目,通过里长报给衙门,衙门给他们批条子预支所需的化肥。

  等明年这茬庄稼收获了,百姓可以归还相应数目的化肥,或折成同等价格的谷物跟银子交上来,再或者折算劳役天数,到时候给扶江县修路铺桥。

  最迟明年六月归还或服完劳役。

  如今才十月份,明年六月前归还,时间足够充裕,利息更是没提。

  这简直跟天降大馅饼没区别。

  凌县尉也提前去过凌家湖商议此事。

  条子一式三份,衙门存底一份,百姓存一份,凌家湖留一份。

  半个月衙门去结一次账,凌家湖那边收到多少化肥批条,衙门就给多少钱。

  凌里长自然没有异议,他甚至从中看出好处,以他们知县的为人,怎么也不会赖账吧?

  只是他们衙门有这么多钱给吗?

  这件事就交给凌县尉,他虽未说葫芦税收的事,但以他跟老爹的关系,自然他爹放心。

  “我会坑咱们凌家湖人吗?你们只管答应,知县大人绝对不会亏待。”

  凌里长思前想后。

  知县大人促成的这件事,对凌家湖有益,那就是可以快点收到钱。

  对百姓们也有益,可以提前拿到让粮食增产的化肥,还不用付利息。

  唯一吃亏的,好像只有衙门?!

  不止凌里长自己想明白这事。

  扶江县各个村子也不由得沉默,更是觉得这事好像不可信。

  这天底下还有白吃的午餐,免费的馅饼?

  扶江县粮食产量不高,知县大人就教他们制化肥。

  化肥不够用,便未卜先知一般开设化肥作坊。

  有化肥了但没钱买,也没事,知县大人让他们先预支还没利息。

  天下间有这样的好事吗?

  他们怎么不信。

  原本稳坐钓鱼台的纪炀,以为预支化肥的消息传出去,到衙门领批条的百姓肯定蜂拥而至。

  可左等右等,一点消息也没有,衙门门口冷清的苍蝇都不飞过。

  别说纪炀了,衙门众人也有点迷茫。

  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吗?怎么跟想象中不一样啊。

  【畅读更新加载慢,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