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4章 高楼与修历的设想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可以把江北的老山圈进宫墙,并在山顶上建设一个小型皇家行宫。

  “仅作为地位上的象征作用,不用太考虑实际居住效果。”

  朱仲梁听了这些规划,最终慢慢的点了点头:

  “这个方案还行,略微放开一些大城市的民间建筑高度,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但是,不能一开始就直接开放到上限。

  “应该首先设置较低的限制,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开放更高的高度。

  “让当地的城区经济发展保持相对平滑的趋势。

  “还有,一百六十米的高度有点保守。

  “我听说,露西亚人已经搞了一百六十米的高楼,以他们后可能会造出两百米的。

  “所以,如果你要搞个象征性建筑的话,高度至少要两百米起步。”

  朱靖垣听到就有点错愕,您老人家刚才还惊讶于我要搞奇观的想法,现在您自己就觉得我的目标还不够高了……

  朱靖垣可是知道,在建筑技术成熟之后,摩天大楼的高度刷新速度是非常快的。

  美国的帝国大厦也就维持了四十年的世界第一。

  这中间还有世界大战的影响。

  而新的大殿建成之后,就不可能随便拆迁重修了,早晚要被别人超过。

  现在两百米算高,以后可能就排不上号了,四百米乃至六百米的东西会不断造出来。

  除非全世界都没有外国人,都按照大明的命令,都不去建设更高的大楼。

  与此同时,那些刷新摩天大楼高度的成员,基本都是写字楼。

  这跟自己准备当仪式性建筑的目标是不同的。

  他们的大楼是能赚钱的,自己的大殿不仅不赚钱,还要花大钱持续维护。

  就像是教堂一样。

  西班牙有个圣家族教堂,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初,修了一百多年没修完。

  朱靖垣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朱仲梁又伸手补上了几句:

  “你要修个更高的大楼,在以前本来应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但是现在民间的舆论……多半会支持甚至期待。

  “就是因为,朝廷的正殿高度,就是民间建筑高度的上限,有这么个潜规则在。

  “你只规划两百米的新大殿,不提同时要限制民间楼房高度的事情,那民间有想法的商人和贵族多半都是喜闻乐见的。

  “而且,这件事情本身的影响,肯定也能抵消或者掩盖其他改革的影响。

  “可以在新大殿落成的同时,出台民间的楼房高度限令。

  “根据民间的舆论和官僚们反应,逐步放开到预定的民间楼房高度限制。

  “只要不急躁也不硬来,应该能够正常办的成。

  “至于还都应天府的事情,可以打着南巡的名义去应天府,但是到了之后就不回去了。

  “后续就是慢慢把实际的行政中心转过来了。

  “这其中肯定也会有拉扯,但没有什么无法解决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