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6章 原子能产业的情况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肯定是快不起来的。”

  在朱靖垣前世的历史上,美利坚在曼哈顿工程的后期,生产出来的全部钚二三九,总共只有十公斤出头。

  而铀二三五就有五十多公斤了。

  这还是他们用效率更低的气体扩散法去搞铀浓缩的效果。

  在大明有能力,可以大力出奇迹的情况下,想要快速获得更多的核燃料,其实只能依靠铀浓缩。

  同时,大明现在对钚燃料的需求也并不迫切。

  钚燃料最大的优势在核武器小型化上。

  相比钚二三九,铀二三五的临界质量更大了几倍。

  所以制作一枚铀弹,所消耗的核燃料的质量,肯定会比钚弹要大很多。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整个铀弹的重量,超过整个钚弹的重量。

  只不过,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现在的裂变炸弹的投掷重量,还保持在以吨为单位的时代。

  核燃料是几十公斤还是几公斤意义并不大。

  而且,大明从一开始就走的就是内爆式原子弹路线,无论铀弹还是钚弹,都是内爆式的设计。

  内爆式的铀弹所需的核燃料质量,实际上还不到前世的枪式弹“小男孩”的一半。

  两者所需的核燃料差距,实际上是几公斤和十几公斤的差距。

  以后核武器会不断地小型化,最终肯定能做到了几百甚至几十公斤的级别。

  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对核装药临界状态的控制能力,肯定也会同步提升的,也就是需要的核燃料会更少。

  两种燃料消耗量的差距,就会变成了三四公斤和七八公斤的差距。

  这是朱靖垣前世的经验。

  在对于战斗部的重量不是特别敏感的情况下,纯铀弹方案也仍然是可行的。

  大明在天南大陆的两次核试验中,所引爆的两枚裂变炸弹,就是一枚钚弹,一枚铀弹。

  朱昭燮护送到本土的四枚炸弹,是三枚铀弹,一枚钚弹。

  这些炸弹的投掷重量上基本没有差距,都非常的接近于两吨的这个整数。

  实际上,无论是用离心机搞铀二三五浓缩,还是重水生产堆钚二三九,都是大规模的重工业。

  两条道路虽然是各有千秋的,但都不是小国能够轻易实现的。

  甚至于,在朱靖垣的前世,绝大部分国家根本没得选,能实施一套方案就不错了。

  能像大明这样两条腿走路的,也就是美利坚和露西亚这种大国了。

  露西亚早期都没有能力两条腿走路,按照获得的情报首先完成了钚弹的试爆,然后又补全了铀弹的技术。

  不过大明比他们两个加起来搞得都更大。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裂变武器相关的后续研究的情况。

  在爆炸实验已经圆满成功,现有的研究和生产体系也基本完善的情况下。

  相关研究机构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已经转到了裂变炸弹的升级和优化工作,以及更多类型的炸弹设计上。

  也就是裂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