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新的装甲配方(求订阅)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铜元素。

  继续提高强度、韧性、耐腐蚀性。

  按照大明现在的代际划分标准,这些都可以算是第六代装甲了。

  这种装甲一直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地球上的那些末代战列舰们,所用的装甲基本都是这种类型了。

  二战之后的装甲技术的发展,逐步深入到了微量元素控制,以及更高级的生产工艺。

  最终的产物,就是核潜艇的支撑结构和耐压壳,以及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

  朱靖垣这个键盘政治家和业余军迷,不懂装甲钢的具体生产工艺,只是知道大概的方向,记得几项主要成分。

  以大明当前的工艺技术水平,一战后出现的那些新型的装甲配方,应该可以开始研发探索了。

  海军装甲性能的追求是没有上限的,敌人的主力舰打不穿自己的巡洋舰装甲都不是极限。

  单位厚度的装甲防御能力更好,就能在保证原有防御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装甲厚度和重量。

  可以让次级战舰拥有更好的防御,也可以让主力舰能够获得更大的航速。

  于是朱靖垣轻轻点着头,对汪莱的介绍表示肯定,同时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现在可以开始尝试新的合金配方了,算是第六代装甲的探索。

  “现在的装甲合金材料里面,应该已经有锰元素了吧?

  “如果没有就加进去,比例千分之三左右。

  “然后再尝试加钼,比例千分之六左右。

  “最后还有铜,比例千分之二左右。

  “如果钢材使用的是含硅脱氧剂,把硅含量控制在千分之三左右。

  “总之现看看有没有好的效果吧。”

  汪莱和装甲研发局的留守工匠,仔细把朱靖垣的要求和配方记录了下来,准备马上让人去做测试。

  他们显然都是非常的期待的。

  材料学方面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有些混沌的。

  新的成分加入原有材料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不直接去做实物实验的话是很难预料的。

  绝大部分性能优异的材料,除了不断的砸钱堆实验次数堆出来的之外,还有很多是实验中意外产生的。

  对新的装甲材料的摸索,理论上装甲局最重要的任务。

  日常性的探索也是一直在做,材料部门的人整天就是用各种方案做测试。

  但是已经十几年已经很少有实质性进展了,平时只能在原有配方上不断优化工艺。

  朱靖垣现在专门提了个几种新材料配方,就是日常测试列表中多加几个项目,不会影响装甲研发局的日常工作。

  如果朱靖垣提供的这个配方,测试出了很明显的优秀性能,那就是绝对的意外之喜。

  那么后续的研发工作,就会马上向这些配方的细化靠拢,其他的事情优先级都会降低。

  朱靖垣参与工部的事务以来,提出的想法往往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飞机设计了。

  如果朱靖垣在充满了混沌的材料学上,仍然能拿出非常有效的思路,那会比其他正常研究更加让人惊喜。

  虽然不知道这几项材料有没有效果,作为舰船司主事的汪莱,和装甲研发局的工匠却仍然充满了期待。

  朱靖垣的心态倒是放的比较平,不期待马上就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因为配方很可能需要工艺配合,自己不确定大明的工艺水平,能否实现那些配方的作用,所以没有把话说得太死。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