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二十七、问策良翰_不是吧君子也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吧君子也防匠作一百二十七、问策良翰第413章问策良翰

  “李正炎与蔡勤军表面气势汹汹,实则,优势在我。”

  “哦?如何得出。”

  “古往今来,内战起兵,以小博大,最重要的向来不是地盘、兵源……这些都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大义。

  “匡复军、匡复军,最大的大义就是匡复离乾,其它的一切,都是表象,短时间内打下的地盘再广,征兵再多,也如锦上添花,烈火烹油。

  “原因有二。

  “其一,得大义者得民心,大义可瓦解起义沿途州县的抵抗意志,还能影响朝廷王师士气,一旦胜利,就能滚起雪球,势不可挡。

  “其二,即使战败受挫,只要有大义,就能允许失利,可以输上数次,只要人跑,大义还在,随时东山再起,如野火般剿灭不尽,让朝廷王师疲于应对。

  “且相反,朝廷王师反而难以承受一次失败,只会士气越打越挫。

  “虽弱,亦可欺强!

  “反之,若无大义,或者大义难以说服众人,即使兵马再强,也是花团锦簇,过刚易折。”

  欧阳戎逻辑清晰,在众人注目下,平静叙述:

  “李正炎起义最初,举的是浔阳王的大旗,甚至改用浔阳王当初的年号,即使最近,浔阳王担任朝廷这边的江南安抚大师后,他们又搬出了什么前太子遗腹子的新旗号,

  “但是毫无疑问,浔阳王这杆倒向朝廷的大旗,是他们怎么也没法否认的,只能淡化,因为这一点,他们糊弄不了天下人,浔阳王是大乾高宗皇帝指定的最正统继承人。”

  欧阳戎摇摇头,想了想,又颔首轻叹:

  “其实这一点,李正炎及其底下的人,不是没人看出来,认真说,确实也尽力过。

  “一次是利用王俊之之事,把浔阳王府逼上梁……逼迫投靠。只可惜被王爷、世子慧眼识珠的识破。”

  谢令姜瞄了眼深藏功与名的大师兄,后者目不转睛,与高大老者对视,侃侃而谈:

  “还有一次,是软的不行来硬的,洪州蔡勤军,趁着江州兵力不足准备包围强攻,破城控制浔阳王府,只可惜,冒出一个三姓家奴,暗通卫氏,临阵倒戈,计划泡汤,蔡勤铩羽而归。

  “两次都是好时机,可惜两次都失败了。

  “这也导致了李正炎与匡复军眼下面临的一个困境,或说干系生死存亡的选择。”

  秦竞溱本来含笑听着,可伴随着面前这位张扬自信的狐白裘青年的逐步分析,他笑意逐渐收敛,脸上皱纹变深了些,像是老树上面饱经风霜的树皮:

  “什么困境?”

  欧阳戎慢条斯理道:“攻克西南,抵达洪州后,是向北,还是向东南。”

  “北?东南?”

  “对,对于一支造反队伍,战略比战术更重要,只要不傻,李正炎他们肯定可以看见,有两条战略路线摆在面前。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