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四章 分期_永历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彻底适应中国的气候环境,以及彻底普及全国,才出现了四万万五千万的人口数量,而这却是明朝及明以前的历代无法达到的数字。至于后世靠着科学技术提高亩产,以及购买其他国家的粮食,中国成功的实现了十几亿的人口规模,不过在眼下却是更加不可能达到的了。

  听到陈文的计算,在场的那些士绅百姓一个个呆若木鸡,至少在他们看来。武人应该是不懂这些的,而这个陈大帅却能够如数家珍,准备得如此充分,犹如积年老吏一般。实在耸人听闻。不过联想到陈文带来的这些大兰山出身的官吏,一切也就明了了。

  “若无异议,二十亩以下的父老便可以到台下的几位文书那里登记,官府会尽可能快的核实详情,将田土归还给各位。降低耽误春耕的损失。”

  春耕,这是一个大问题,农业是一种对于时间、气候有着极为苛刻要求的产业,耽误了农时可是要人命的大事。听到了陈文的话语,大批的百姓立刻想起了这个此前他们就惺惺念念的问题,见周围也多有人起身前往文书那里登记,也纷纷站起身来,甚至包括一些在二十亩以上的也都不愿为此耽误农时,想要尽快重获田土。

  见陈文所说的确实是实情,根本无法辩驳。而大批的百姓已经起身前往台下登记,那姓丁的生员立刻问道:“陈大帅,您计算出来的数字只是人口不多的家庭所需田产,而非全部。若是家中人口较多,又如之奈何,难道官府还打算饿死百姓吗?”

  听到此言,陈文的嘴角撇过一丝冷笑,明末的大乱,饿死百姓的事情有官府的份,你们这些缙绅大户也脱不开干系。

  借百姓福祉的名义在道义上站稳脚跟来战胜对手。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在斗争中最为擅长,也最为常见的套路,至于背后的目的,以及战胜之后。百姓的利益也往往会被他们弃之不顾。

  眼前的这个儒生还只是生员,太平年代距离做官的最低标准也还差了一阶,可是基本的手段却已经能够简单的掌握了,果然不愧是读过圣贤书的,真心把孔孟之道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活活糟蹋了先贤们的良苦用心。

  只是此人的问题却又不能不去回答。因为这个生员现在就是在争取更多的人和他站在一起以对抗官府的行政,从本质上和明末的那些阻碍行政的士绅没什么两样。陈文想要达成目的,首先便要分解掉他的同盟军,而第一批便是那些田亩数量略高于二十亩的百姓。

  “今年的春耕已经开始了,可是调查工作还需要时间,所以归还田土免除今年的夏税,以养田土。此外,严禁官吏以火耗等理由,淋尖踢斛等手段加征赋税的政令今年夏税也会开始执行,违令者必将得到严惩。少了这些,二十亩养活十余口人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