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新军(上)_永历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历九年年底,中国最南端的几个省还没有被李定国杀入贵州接驾而彻底搅动起来,北中国的山东却率先爆发了大乱。

  “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诚如后世的外交家顾维钧先生所言,山东对于中国可谓是重要非常。不谈其他,单说军事上,无论是以南讨北,还是以北征南,山东的入手往往就意味着赛点的取得,可谓是至关重要。

  不过在此时此刻,山东却并没有处于如今声势正隆的江浙明军的兵锋之下,江浙明军渡过长江的三个师已然将淮南掌控在手,但是淮北却远还没有能够触及到,更别说是更北面的山东了。而那场大乱,则是山东本地的一个叫做于七的土豪打出了江浙明军的旗号起兵反清。

  年底,陈文两蹶名王的消息传来,于七便在山东的一座名为锯齿牙山的地方发起了反清起义,并且迅速的占据了宁海州城,同时向四周扩散。接下来的日子,山东本地绿营镇压不力,随着陈文渡过长江,豪取淮南的消息接踵而至,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大有席卷山东的架势。

  深知山东的重要性,唯恐山东义军与淮南的江浙明军打通淮北,进而连成一片,八旗军以着这些年前所未有的动员速度抽调了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共计两万大军,以新近袭爵的郑亲王济度为主帅,领侍卫内大臣鳌拜为副帅,沿着运河便杀向了山东。

  义军发展速度很快,奈何其中多是乌合之众,有军事经验的义军首领都寥寥无几,更别说是普通义军了。八旗军大举袭来,其结果显而易见,号称拥兵六十万的山东义军连遭惨败,不当八旗军一合之敌,很快就连于七的大本营宁海州城也被八旗军攻陷。

  数十万大军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内灰飞烟灭,包括于七在内的大批义军首领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山东的乱事虽然还远没有彻底平息下来,但是八旗军再度向缺乏武装、训练的义军,向着那些在地方上鼠首两端的士绅地主,向着整个山东乃至整个北方的官吏绿营以及老百姓证明了他们虽然打不过江浙明军,但是杀起其他义军却依旧是如反掌观纹一般!

  由此一事,北方的士绅中开始传出了“会稽郡王不出,奈苍生何”的呐喊,但是于七点燃的山东抗清烈火却还远没有熄灭。接下来的几个月,八旗军在整个山东,乃至是河南、淮北和直隶接壤的地区来回奔波,到处救火,一连屠了几座城才算是将这把野火给勉强浇灭了。

  八旗军经过了几个月的作战,已然疲惫不堪,只得将各地的防务重新交给那些颇有些出工不出力的绿营之后,便撤回到了北京进行休整。

  大军回返之时,已是三月底,顺治出紫禁城相迎,试图以此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