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杂事 推进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二章

  天子圣寿一过,隶属于礼部的事务就少了许多,朝鲜使臣归了国,但柳贺名扬外邦之事依然在京中流传开来。

  天子追赠孙夫子官职一事更是引得天下读书人称赞,馆师蒙师等皆称,弟子当如柳三元也。

  “师娘此刻想必很欣慰。”纪娘子道,“你爹若是知晓,想必也会安心。”

  柳信去得早,他病得厉害时还惦记着纪娘子和柳贺,怕他们被人欺负,又怪自己太纵容柳义,留了一个烂摊子给纪娘子母子俩。

  不过过去种种都已化为烟尘,纪娘子也非沉浸过去不肯抽身之人,只是偶尔感慨两句罢了。

  镇江府。

  长江缓缓流着,和柳贺年少时并无什么变化,西津渡口漕船商船仍旧热闹,自吴桂芳治淮后,大运河更为通畅,南北的商人皆乘船到各地进行商贸往来。

  府衙前那条大街上,一匹快马突至,镇江知府随后从衙中走出“随本官去清风桥宣旨。”

  提起清风桥,镇江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清风桥出了两位解元和两位宗伯,如今正是镇江府文运最昌盛之处。

  两位解元和两位宗伯说的正是靳贵和柳贺,论科第,二人都是一甲,连中三元的柳贺显然更胜一筹,而在官场上,靳贵和柳贺都任过礼部侍郎,靳贵最后以武英殿大学士身份致仕,而柳贺,自隆庆五年中进士以来,短短八年便晋为礼部右侍郎,焉能说他没有入阁的一日

  见知府大人要去清风桥宣旨,镇江百姓议论纷纷:“这是柳三元又得了功劳吗”

  镇江府在朝官员中,以柳贺官位最大,也因此,清风桥柳宅虽不壮观,镇江府官及丹徒县官上任时,却总要去柳家拜会。

  “我记得,柳家老夫人似是进了京了,知府大人又去做甚”

  柳贺中进士为官后,镇江百姓皆知,他娘一个寡妇辛辛苦苦供他读书,母子俩先在府里赁了座宅子,之后才买下这清风桥的柳宅。

  柳贺的例子就在眼前,镇江百姓无论富贵贫穷,都激励自家儿孙要读书上进,日后便是不能如柳贺般当大官,能撑起家业也是不错。

  清风桥与柳贺中举之后的模样也是不同了,柳宅门匾写着“解元第”字样,清风桥前,一座“状元坊”高高伫立着,其上书着“隆庆元年丁卯科应天乡试解元”、“隆庆五年辛未科会试会元”和“隆庆五年辛未科殿试一甲状元”三行字。

  镇江府及丹徒县为表彰文教,将清风桥附近翻修一新,路面重铺了,商人在此处开书肆、茶楼,每半月间,读书人在此售卖字画,因而渐渐地,清风桥反倒比府学、县学所在地更为热闹。

  可惜自柳贺中了状元后,镇江府便少有士子如他一般科名位居前列了。

  过了一会,镇江百姓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因那篇祭师文,柳贺蒙师之名竟为朝鲜臣民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