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6章 军法督导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去。

  不过曹文诏最后还是给他留下了十多名原本从属于其的家丁,那十多人都是出身于陈胡两氏。

  曹文诏询问了每个家丁的想法,愿意继续跟随他的便留在军中,想要去给陈望帮忙的也可以离去。

  有十多人最终选择脱离曹文诏,转头而来。

  其中就有上次替曹文诏传信的陈鸣。

  而胡知义这次从辽东带来了近五十余人,这已经是如今陈胡两氏如今近乎一半的青壮男丁了。

  原本陈胡两氏虽然不算大族,但是在乡邻也不小的势力,只是广宁战后便每况愈下,男丁多参军入伍,战死沙场者众多,如今人丁早已经没有昔日兴旺。

  两者相加,算上胡知礼、胡知义还有陈功,陈胡两氏的人共有七十二人,皆是在军中之中担任要职。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个时代任人唯亲才是常态。

  陈望不觉得如今自己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虎躯一震,便可以引得麾下众人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但是他很清楚一点,在这个时代,宗族之中若有人登临高位或是有出众的才智,其宗族绝对会不留余力的支持他。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个时代并非是空闻。

  当初陈氏之所以能够在辽东的广宁占据一席之地,原因便是因为陈氏之中出了一个游击。

  而后陈氏和胡氏又各出了一个举人,这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眼下他成为了游击,自然是会得到了陈胡两氏的鼎力支持。

  如今帐中的所有人陈望都可以信任,帐内一众军校除了赵怀良和唐世平之外,其余众人都是他的血亲,天然的和他站在一边。

  信息时代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的交互使得人们逐渐的变得冷漠,对于血脉也开始看淡。

  但是在明时,就是同出一地关系都会十分密切,在官场之上相互援助,更不用说是同宗同族了。

  赵怀良和唐世平两人毫无背景,能够一路平步青云,升任如今的官职,都是依靠着他,可以说是和他牢牢地捆绑在同一架战车之上。

  “归座。”

  陈望收回了目光,坐回了首座。

  听到陈望的命令传来,帐中一众的军校齐齐应命,这才起身重新就坐。

  陈望目光微凝,目光从众人的身上一扫而过。

  胡知义回来的比较早,在陈望还在平叛的时候便已经是到了汉中府内。

  陈望拖着时间,没有急于斩杀李养纯和林胜泉,而是先行练兵。

  让一众亲族各自领兵,先从旗总开始,而后逐渐提升,逐渐熟悉各项事务。

  如今的辽骑,也就是第一骑兵部的百总有四个都是出身陈胡两氏。

  七部步兵只有两部的千总是由唐世平和赵怀良担任之外,其余的也都是出身陈胡两氏。

  陈功任第一骑兵部的千总,胡知义任第一步兵部千总。

  唐世平任第二步兵部千总,陈鸣任第三步兵部千总、赵怀良任第四步兵部的千总。

  第五、第六、第七步兵部的千总都是出身陈胡两氏。

  陈望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游离,经历了近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他们所有人在表面上都已经像是一个合格的军官了。

  他麾下的军队经历了数次战火的洗礼,也正在向着一支真正的军队的转变。

  不过陈望很清楚,自己需要的并非是一支和这个时代一样的精锐部队。

  如果要完成他想要的事情,那么他需要一支有别于这个时代的部队——一支新军。

  如同戚家军那般的军队,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即日起……”

  陈望目视着帐中的众人。

  明时的镇戊营兵制颇为混乱,每个将官都会将其更改调整。

  但是混乱也有混乱的好处,不需要上报便可以改变编制,也就说身为营将,他其实有改变军制的能力。

  “于营中设督导处,由我直领,各部各司各局之中设皆军法官,分管军法宣讲。”

  台阶之下,胡知礼顺势上前了一步。

  而后陈望的声音在众人的耳畔适时响起。

  “督导处首任督导官将由胡知礼担任。”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