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济南!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任何的办法。

  手中的奏疏轻飘飘如绢,但是崇祯却感觉犹如千钧一般。

  在他继位初始之时,国家便已经是摇摇欲坠,内忧外患,朝廷之中当正不断,陕西内省天灾不休,九边之外虏骑猖獗。

  他本以为只要他能够勤政,能够用心,便能够挽回局势,重兴国家。

  亲贤臣,远小人,书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是他花了十二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够读懂。

  什么样的臣子才是贤臣,什么样的臣子才是小人?

  翻阅看着史书,看着史书上那一个一个的名字,他能辨认的出来。

  但是身处皇座之上,坐在大殿之中,看着底下分立的群臣,却是真的难分出来。

  他原本以为袁崇焕是,但是那个在平台对奏时,满身正气信誓旦旦的向他保证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并不是。

  自袁崇焕上任关宁起始,户部为其转运军饷,工部为期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内外诸事皆是全部配合。

  但是换来的是什么?

  换来的是第二年的年底,建奴就兵临北京城下!

  换来的是先斩后奏,杀毛文龙,自毁了辽东真正的长城!

  换来的是逐渐失去了控制的辽东,换来的是恍若猛虎一般的东虏!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腐儒,那些浑身义正言辞的大臣,那些不顾实际肆意空谈的清流,当真是贤臣?

  崇祯垂下了眼帘,他的眼眸之中满是疲倦。

  自上任起始,他便一直勤于政事,一切都按照那些大臣口中所说圣贤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他诛杀了魏忠贤,他撤回了矿监,撤回了税吏,撤回了锦衣卫。

  阉党除去之后,朝廷清议赞曰:众正盈朝。

  众正盈朝?众正盈朝!

  既然是众正盈朝,既然满朝的诸公大臣都是正,那为何陕西、河南等地却是民不聊生,为何九边边患愈演愈烈,为何大明的境况却是江河日下!

  从兄长病逝之后,这已经是他继位的十二载。

  十二载的时间,他一切的努力却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地方、省州、朝政、国家,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坏。

  崇祯抬起手,揉了揉胀疼的太阳穴,太多杂乱的思绪淤积在的心头,让他越发的感觉心力交瘁,心底深深泛起了一种无力的感觉。

  “济南……”

  崇祯放下了手中孙传庭呈递上来的奏疏,轻叹了一声,又沉默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才问道。

  “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杨嗣昌坐在下首的位置,他坐下已经有好一会的时间,但是崇祯没有开口他自然也不会先说。

  “回陛下……”

  杨嗣昌的眼眸闪动,停顿了些许的时间,回答道。

  “关宁军兵败临清过于突然,山东府战兵困于德州不能救,东虏两路进军,合兵六万,进围济南城。”

  杨嗣昌的声音低沉,心中对于高起潜的怨气更深。

  贾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