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血泪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渊阁内皆是一片寂寥无声。

  身处阁中的杨嗣昌和薛国观两人将捷报翻来覆去了看了整整九遍,反复确认了整整九遍。

  逐字逐句的看,逐字逐字的读,甚至还确认了捷报上的印信真伪。

  最终杨嗣昌缓缓的合上了捷报,捷报便离开了文渊阁,一路直达乾清宫的西暖阁。

  乾清宫西暖阁内,崇祯头戴着翼善冠,身穿着绣着金色的盘龙纹饰的赤色盘领窄袖袍。

  这位二十八岁,便已经登基为帝十二年的天子,此时正在暖阁之中认真的批阅着奏折。

  建奴入寇,荼毒万里之地。

  整个北直隶和大半个山东都受到了兵祸的影响。

  百姓流离失所,以至于流民遍地,朝不保夕,饥饿难耐,摆在桌面之上的奏疏多是请求朝廷发粮以赈灾,求银以重建。

  坐在书桌之前批阅奏疏的崇祯面色苍白,他的身躯单薄,并不厚重,甚至撑不起穿着的龙袍,眼眸的深处是一股从心底散发而出的疲倦。

  崇祯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桌面之上所有的请求,他都没有办法去处理。

  都说天子富有四海,但是他这个大明的天子,却是却是为这黄白之物所累,为这黄白之物所困。

  内帑之中银钱寥寥,户部常年空空如也,早已经寅吃卯粮。

  从上任起始后不久,他签下最多便是那一道又一道加税增税的诏书。

  他并非不知道这是在拆东墙补西墙,他也并非是不知道这是在饮鸩止渴。

  但是就算是知道又如何……

  崇祯环视着空荡荡的暖阁,无声的长叹了一声。

  现如今已经是他登基的第十二个年头了,早已经不再是那个对于一切都懵懂无知的少年天子。

  他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但是现在明白,很多事情却都已经是晚了。

  在登基之除,他除去魏忠贤的时候,厂卫的力量也被他削弱到了一个几乎不可用的地步。

  以至于现在,崇祯想用厂卫,但是厂卫却是难以再复昔日的声势。

  崇祯神色疲惫,他抬起了手,缓缓的揉着略微有些肿胀的太阳穴。

  自建奴入关以来,边报急切,各地报难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蜂拥而来,他没有一日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

  国家疲敝,底下那些官员的表现却是让他越发的失望。

  所谓的众正盈朝,所谓的贤良忠臣,都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卑劣小人。

  这些年来,崇祯也算是看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朝中的清流,多为沽名钓誉之徒。

  朝中的那些臣工,相比于治国,似乎更擅长党争。

  崇祯向后靠了一靠,靠在了椅背之上,他实在是太过于疲倦。

  国内的大小事务,朝中的党争谋议,边关不断传来的告急文书,全都积压在一起,压的他根本喘不过气来。

  崇祯之所以信任杨嗣昌,愿意任用杨嗣昌,不仅仅是因为杨嗣昌才学过人,他觉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