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6章 破釜沉舟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扮的书生说道。

  这段时间屯驻于谷城,暗中张献忠也招募了不少的人才,甚至还有几个秀才和读书人。

  这两名被张献忠奉为军师的书生,一人名为潘独鳌,另外一人则叫做徐以显。

  潘独鳌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因为和县中的豪绅争夺田产,却被欺压败诉,愤愤不平之下便直接转投到了当时正在招兵买马的张献忠麾下。

  一个秀才对于大明朝来说算不得什么,想要做官,起码也要到举人的地步。

  但是对于张献忠来说,有读书人愿意主动投效都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更不用提潘独鳌还是一个秀才,具有功名在身。

  徐以显同样也是秀才,不过不同于潘独鳌是因为心怀愤恨而投入张献忠的麾下。

  徐以显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明确。

  湖广的乱局,河南的旱灾,还有北方传来官兵在北直隶的败北,让徐以显心中生出了别样的想法。

  张献忠的不臣之心恍若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徐以显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主动投效到张献忠的麾下。

  原因很简单,徐以显觉得张献忠是能够成大事的人。

  这段时间,徐以显给张献忠一直在讲解《孙吴兵法》,并且还帮助张献忠制作火器,指导张献忠按照明朝的镇戍营兵制整编军队,布设团营方阵,左右诸营。

  张献忠因此也将徐以显引为上宾。

  潘独鳌和徐以显两人一文一武。

  潘独鳌长于计算数学,负责调拨军营粮草,管理内务诸事。

  徐以显则是知晓火器,负责制作兵备盔甲,专事军队管理。

  打下了谷城,张献忠并没有丝毫屯驻在谷城的想法。

  谷城地处郧襄地带,只有西和北两条道路可以行进,又受驻扎在襄阳的明军兵锋威胁,并非是基业之地。

  甚至若是留驻谷城,一旦明军大军自两面杀来,前后包夹之下,那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束手就擒了。

  张献忠之前之所以选择投降,正是因为被官兵一路赶到了这里,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幸亏熊文灿足够狂妄自大,也足够财迷心窍,接受了他的贿赂。

  不然恐怕他真的要死在左良玉那个杀才的手中。

  所以张献忠并没有将大营移入城中,仍然设在谷城的外围。

  李定国、孙可望,还有潘独鳌和徐以显跟着张献忠重新返回了城外的大营。

  此时大营的各处,皆是一片的欢腾,空气之中飘荡着的全是肉香菜味,呼喝欢呼声不觉于耳。

  现在整个谷城都已经是他们的,领兵驻守在谷城周围监视他们的明军,就那几千的兵马一早就被他们收拾。

  监军道张大经,还有两个营将马廷宝、徐起祚也都在被俘虏,选择了投降。

  张献忠打马入营一路直奔向着中军帐所在的位置,沿路的一众军兵见到张献忠到来,皆是纷纷下拜行礼,脸上皆是激动之色。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