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三章 大王仁义_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后你们这些人见了我不得戳着我嵴梁骨骂,我杞以后还怎么抬头见人?”

  “三儿呢。”盖聂看向另外一人,也是一名身长七尺有余的男子,嘴角留有并不浓密的胡须,双臂粗壮有力,两只手掌又宽又大,上面布满厚厚的老茧。

  这是整个榆次最有名的铁匠,祖孙三代都是以打铁为生,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三儿。

  “俺不想去,在这里吃好喝好的,为什么要去那里受罪,虽然分的地更多,但是全部都是荒地,收的粮食都不够种子的。等我们开荒结束之后,朝廷要是将这些土地收回去,我们找谁说理去。”三儿噘嘴说道。

  盖聂举杯和三儿碰了一下。

  三儿的父母在十九年前的那场大瘟疫中去世了,被兄嫂抚养长大。但是他成年之后,兄嫂也病逝了,二兄也在七年前的赵秦之战中战死。

  寡嫂便带着年仅一岁的孩子跟了三儿,这是对她和孩子最好的保护,这种事情在之后的两千年中也都不少见。

  当然,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奇葩朝代除外。

  三儿二兄战死,赵国不仅没有给任何抚恤,之后官府还以三儿从事铁匠为由,收回了土地,又以战争打造兵器为由,让他免费为官府打了三个月的铁。

  如果不是一些好友接济,老婆和孩子早就饿死了。

  所以他一直对赵国不满。

  即便是如今很多人夸赞朝廷,他也都是不屑一顾,觉得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大王不会出尔反尔的。”盖聂说道,他跟在赵括身边这么长时间,深知赵括对百姓的看重,绝对不是那些贵族所能比的。

  “大王我是相信的。”三儿点了点头,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两年来,赵括做了不少实事,特别是产粮的提升和以工代赈的实施,让绝大部分的赵国百姓基本上都能够吃得饱饭。

  “但是以后呢?上代是什么样?上上代又是什么样?武灵王时期又是什么样?大王能管得了现在,能管得了以后吗?”

  不经意间,三儿已经揭露了封建时代最大的弊端。就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

  君主贤,则国家强。君主庸,则国家衰。

  再好的制度都敌不过一个昏庸的君主。

  盖聂没有争辩,不是他说不过三儿,而是没有争论的必要,无论他们谁赢谁输,都改变不了结果。

  “至少现在是好的,相比较逝去的人,我们是幸运的,这就够了。”盖聂举杯说道。

  “对了,盖聂兄弟怎么有空回来看看?”三儿问道。

  “我刚从秦国回来……”盖聂将事情说了一遍。

  “烧的好,秦国就是欠打,下次有这种事叫上我。”三儿激动地说道,如果说对赵国是不满,那对秦国就是仇恨了。

  这种仇恨,不单单是因为二兄死在秦国手中,而是祖祖辈辈和秦国不断交战,刻骨铭心的东西。

  “大王给你的那张纸条上写的什么?”杞好奇的问道。

  “我没看。”盖聂摇了摇头。

  “拿出来看看。”三儿也有些好奇。

  “这不好吧。”盖聂有些犹豫。

  “大王说不能看了吗?”杞问道。

  “那倒没有。”盖聂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那不就行了。”杞说道。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看一下吧。”盖聂从怀中掏出纸条,其实他也好奇赵括写的啥,能够保他一命。

  三人打开纸条一看,顿时愣住了。

  “这……写的啥啊,我不识字。”三儿挠了挠头,尴尬说道。

  “寡人愿用水泥、酒精、纸任意一样技术换回这位勇士……大王仁义啊。”杞长呼一口气,缓缓说道。

  世人言仁君,他皆不认,唯独赵括,他不得不服。

  酒精是什么他没有听说过,但是水泥和纸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不要说一个盖聂,就是十个盖聂绑在一起都比不过。

  赵括愿意去交换,完全是因为盖聂,因为他们君臣之间的情谊。

  “大王……待吾甚厚。”盖聂喃喃说道,重新将纸折好,放回怀中,并再三查看无误后才放心,如视珍宝。

  杞和三儿羡慕的看着盖聂,在他们看来,能够跟随这样的君主是无比幸福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