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三章 口子绝不能开_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配到瀛洲。

  后一种赵国是没办法做到强而有力的监管的,不可能每个乡县收税,朝廷都派人看着,而且被派去的官员是否与之有勾结也没办法保证。

  至于指望百姓上报也不现实,自古民不与官斗,不到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时,百姓是不会选择与官员相斗的。

  一般发生这种事情,百姓都是已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算是比较好的,能够贪污的钱粮有限,不至于让百姓活不下去。

  真正压倒百姓的是朝廷的一次次加税,或许加的并不多,但到了下面之后就不是这样了。

  每一次朝廷加税,对于各级官吏来说,都是一次饕餮盛宴。

  朝廷不加税,他们也不敢加。但只要朝廷加税,他们就敢狠加。

  百姓并不知道大部分的钱都进入了官吏的腰包,他们只知道骂国君,骂朝廷。

  当然,他们并没有骂错,或许国君和朝廷的本意不是如此。但身为国君,不能治国,不能选贤任能,身为朝廷大臣,不能上辅国君,下安百姓,本来就是错。

  赵国吏治还算良好,赵括偷偷走过一些地方,没有发现这种事情出现,刘平和赵胜也没有上报过这类事情。

  其实除了一些时代性的弊端之外,这个时期的各国吏治都不算差。

  战国时期和后来那些大一统王朝不同,每个国家周围都有好几个强大的敌人,大家都不想当亡国奴,就算心里有贪欲,也会克制一二。

  而且这个时代还是有不少真正的君子的,这些是可以做到真正丝毫不贪,甚至舍己为人。

  赵括曾经见过一个县令,衣服从来不穿丝绸的,只穿妻子织的葛衣或者麻衣,吃饭能吃饱就行,从来不在乎饭菜的好坏,每个月的俸禄除了家庭开支,全部用来帮助穷苦的百姓,生活极为清贫。

  你要说为了利,他也得不到任何利。

  你要说为了名,人家升迁的时候带着家人,架着牛车偷偷离开了治理近十年的县,没有告诉任何一个百姓。

  你要说为了像田陈氏那样收买人心,牟图国本,人家小门小户,几代单传,不可能完成这种事。

  赵括曾问过他为了什么,这名县令只回答了六个字:为了问心无愧。

  等到大一统之后,没了竞争对手,大家便开始肆无忌惮的浪,一步步试探底层百姓的底线。

  等到试探出来之后,王朝也就走到尽头了。

  即便赵国吏治良好,赵括还是设立了乡校、军方、登闻鼓三个自下而上的监察手段,与御史互补。

  只要乡校,军方,丞相或者国君有一个没烂,就能起到监察作用。

  如果四个都烂了,那赵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还是早点玩完吧,对大家都好。

  “这种事……谁能说得准呢,不过就算朝廷不加税,等到秦人来进攻,或者大王攻打秦人的时候,我也是要提着刀上战场的。”仲坚定的说道。

  “若是攻打其他国家呢?”刘平突然问道。

  仲面露犹豫,然后点了点头,“只要大王征招士卒,我就会去。”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