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 借书,赠刀_葫中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修身养性的法门,故此容貌显得年轻一些。”

  张翠山和殷素素都认为他没有在这等事情上扯谎的必要——但他们怎都想不到这貌似忠厚纯良的道士偏偏扯了谎,只是这谎言并非夸大了来欺人,而是缩小了以免吓到人——因此都信以为真,在大为惊异的同时,愈发确定这道人的不凡。

  胡垆看两人已打消大半戒心,便热忱邀请他们到洞中做客。

  夫妻二人也正好有心继续探一探这道人的虚实,便顺水推舟欣然答应。

  胡垆当先引路请两人到了洞内。

  经过几次仔细清理,又对两只白熊执行严格的卫生标准,如今这洞内甚是整洁,也并无难闻的气味。

  张翠山和殷素素随着胡垆到了山洞内侧,见这里的洞壁显然经过修整,大致呈一个方方正正的房间模样,背风一侧的洞壁上还开了三个较小的洞口作为窗子,外面的光线化作三道光柱照了进来。

  如此一来,洞内虽仍显得有些昏暗,却也能正常视物。

  在对着“窗子”的另一侧,摆了一张用整块岩石切削雕琢而成的床榻,榻上铺了一层干草,干草上铺了几张鞣制过的海豹皮。

  床榻靠着的洞壁上被掏出几个尺半见方的小洞,每一个洞内都摆着一部书籍,却是一个就地取材而成的“书架”。

  张翠山目力甚佳,虽隔着一段距离,也看清那几部书封面的题字,除了几部自己熟知的《道德经》《南华经》《周易》、一部从未听说过的《武经》,还有两部竟是只闻其名而未睹其实的《连山易》与《归藏易》。

  “这两部易书不是早在魏晋之后便已亡佚了吗?”

  张翠山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当时便想到这两部书籍的来历并生出疑问。

  胡垆见他目光只是盯着那两部书看,笑道:“张五侠当是疑惑这两部易书为何仍存于世。其实《归藏易》一直在贫道恩师家中代代传承,只是未传于世罢了。至于《连山易》,在魏晋之后确已不存,但魏晋之前便未必不能寻到……”

  “妙啊!”

  张翠山尚有些摸不着头脑,殷素素却已脱口赞叹,

  “魏晋之前古墓无数,其中说不得便有此书作为陪葬之物。只消多挖掘几座,终能有所收获。”

  胡垆鼓掌笑道:“张夫人巾帼更胜须眉,果然才智过人!”

  张翠山虽觉得为了一部古籍便扰亡者安宁大为不妥,但心中也实在对这两部易书大为向往,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过去。

  但他知道这等绝版古籍珍贵无比,双方只是萍水相逢,实在不好开口求借。

  胡垆见状笑道:“这几部书都是贫道手录的抄本,张五侠若有兴趣,待到安顿下来后尽可拿去研读。”

  张翠山大喜过望,急忙向着胡垆郑重致谢。

  殷素素却对书本没多大兴趣,目光被另两件事物吸引。

  在那“书架”的旁侧的石壁上,又开凿了两个长方形的小洞,里面分别摆放了一柄无鞘长剑和一柄黑鞘弯刀。

  长剑剑作八面汉剑形制,通体淡黄如某种晶玉琢磨而成,但表面弥补的纹理又似木质。

  弯刀样式透出浓郁的异域风格,刀身虽藏纳在刀鞘之内,却仍溢出丝丝锋锐寒意,显然是一柄绝世神兵。

  她眼珠一转,向胡垆笑道:“难怪道长对屠龙刀并无兴趣,原来自己便收藏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神兵利器,却不知这对刀剑可有名称。”

  胡垆知道这狡猾的女子仍未放弃打听自己的来历,却假做不知地含笑答道:“剑名为‘冥灵’,是贫道用得自沙漠的一块奇木亲手雕琢而成,平时作为随身的兵器。至于那柄‘圆月弯刀’,则是贫道击杀一位强敌之后收获的战利品,前几天拿来作为休整这处洞府的工具。”

  说到此处时,他脸上的笑容忽然变得有些促狭:“贫道研究易理多年,颇有些推算过去未来的手段。方才在袖中偶占一课,却是算出贤伉俪会在这岛上诞下一位公子,到时贫道便将此刀送于令郎作为贺礼!”

  此言一出,有夫妻之名而尚未有夫妻之实的两人同时满面通红。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