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三章 风流文采磨不尽_凤栖东南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说:“两位都是高人,下面就开始最后的比试了。谁先猜到就说出答案,还要说出理由。”

  我点点头,他不置可否地笑笑。

  “第一题,离别四十见君面,打一物。”

  他一笑就答道:“芙蓉。”

  那老者惊讶于他回答之快,随即问道:“为何是芙蓉?”

  “‘君’字别解为“夫君”,“君面”则为“夫容”;四十拆成两个“廿”,也就是草字头,加在一起不就是芙蓉了?”

  那老者赞许地点点头,又出了下一个谜题。他依旧是迅速答出。我一直在担惊中度过,脑子更是一片空白。

  一连几题之后,那老者见我毫无反应,走到我面前,“这位小兄弟,为何不答题呢?”

  我支吾着不知如何解释,转头看他,他是一脸的不解与疑惑,还有一丝嘲弄。我定了定心,淡淡一笑对那老者说:“先前走了神,后面一定尽力。”那老者点头走开,出着后面的谜题。

  我和他比起来。先前他好像是在有意让我,直到我答出的数目和他差不多,才开始真正答题。

  “最后一题,‘两句三年地,一吟双泪流’,打一成语。”

  我略一思索脱口而出,却是和他同时:“妙语连珠。”

  他看了我一眼说道:“诗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言及写诗得句之甘苦——‘两句三年地,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说完看着我。

  我接着说道:“三年得两句,亦或不妄‘妙语’。‘妙语’乃是流泪苦吟所得,因此将谜底的‘珠’字解指‘泪珠’。‘连珠’者,适可见其“双泪流”之情景也。”说罢看向他,两人会心一笑。

  那老者连连点头,却又为难地皱起眉头,“你们二位实力相当,这可如何分出高下?”

  他一笑,“加试。”

  老者点头,“就做诗吧,取送别。”

  他走到桌边拿起笔,停了一下便龙飞凤舞地写起来。

  我也走到桌边,想到今早与裕王送别的场景,写下了——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写罢走到一旁。有家丁上前拿起我和他的诗作。我远远瞥了一眼他的诗,先不说诗如何,单那一手的好字,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再看那诗——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边犯此时节。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

  看罢,我不由暗生钦佩。

  那老者为难地点着头,“不错,不错,各有千秋。再出一题,以史为题作诗叙史事。”

  我心中其实已经知道自己是无法与他相比的,因为我只有女子的情怀,不若他,心怀天下,自是比我高远。不过事已至此,还是走回桌前,想着题,写下——

  “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