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章 风波扩大,道衍出手!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章风波扩大,道衍出手!

  国子监。

  地处金陵钦天山,又名鸡笼山。

  这里是大明最高学府。

  国子监的学生,主要是皇亲国戚以及一干官员子弟。

  除此之外,便是没有考上进士的一部分举人,通过筛选之后,进入国子监,称为“举监”。

  以及在地方上声望很高的儒生,通过推举进入,称为“贡监”。

  整体上来,入学要求非常严格。

  一般的人,连国子监的门都摸不着。

  朱元璋创立国子监之后,又接着创下历事监生制度。

  凡是国子监的学生,即使科举不中,只要下去“历事”,经过考验之后,便可以入朝为官。

  享受着如此之好的待遇,国子监的学生,自然也都自视甚高。

  而他们最喜欢做的事,一是写诗赋词,二便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

  今日,一群国子监的学生,正在清谈。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真写得好!”

  一名学子眺望着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感慨万千。

  另一名学子笑道:“南王殿下被当世大儒方孝孺拜,被誉为当世第一才子,自非常人能及。”

  “最难得的是,这可不是苦思许久的作品,而是在集贤楼中,当场出题,即兴而作,竟能写作如此佳句,南王殿下之才,直如长江之水。”

  几人都不吝赞扬。

  言谈之间,对朱允熞钦佩不已。

  也难怪。

  如今朱允熞的大名,在文坛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上至国子监的祭酒,翰林院翰林,下至贩夫走卒,说书先生,青楼歌妓,都会吟一声“滚滚长江东逝水”,唱一句“朱颜辞镜花辞树”。

  声名誉隆,粉丝自然也多。

  这几名学子,就是他的“粉丝”了。

  “陛下封他为南王,是不是有意立他为储君呢?”

  一名学子突然问道。

  另一名学子立刻接言:“这不明摆着的事吗?何为南王?南面而称王。”

  “自古封王者,岂有这样封的道理?”

  “这不就是有意立他为储君,让他日后称帝吗?”

  此言一落,又有学子疑道:“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立他为储君,却要这般大费周章?”

  旁边的学子笑道:“南王是四皇孙,非是嫡长子。立他为储君,有违立长不立幼的古训,朝中的大臣,如何能接受?陛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迂腐,迂腐!”立即有学子反驳道:“圣人并没有说过立嫡不立贤,立长不立幼。”

  “素来帝位传承,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嫡长易分,贤却难明。”

  “可如今南王之才,百倍于其兄长,有目共睹,世所周知。”

  “执掌天下,正合天纵之姿,自当立南王为储君,又岂能为古训所限?”

  大明时期,保守派的思想仍占绝大多数,但也不乏敢于挑战传统,打破陈旧观念的人。

  这名学子,便是如此。

  他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