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6章 固执的博士后家属,梧高凤必至_苟在诊所练医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他的经验,并非只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才需要切除。非腺瘤,错构瘤,同样值得警惕。

  “能够不切吗?我老公是一名博士后,他查过资料,直径低于五毫米的息肉可以不切。而且它的颜色是红的,孩子还只有十四岁,我们怀疑是炎性息肉。是不是吃点消炎药,它就能自己消失?”

  女子在旁边问道。

  “我凭个人的诊疗经验断定这颗息肉不会自己消失。尽早手术切除是最好的办法。”

  李敬生很肯定的回答。

  博士后怎么了?

  学富五车,不代表懂医。

  就算懂医,也不一定懂肠道疾病。

  肠道息肉手术,李敬生的经验算是相当丰富了。

  他每次切下来息肉,都会进行仔细研究,回到诊所还会写总结。然后等到病理活检结果出来,他会做二次总结。

  通过不断积累,他对肠息肉的诊断水平也是直线上升。

  这种能力根本不是读书、查资料就能学到,而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可是我查了多方面的权威资料,都表示五毫米以下的肿瘤不需要切除啊!”孩子的父亲推了推眼镜,再次强调他查了很多资料。

  而且是权威资料。

  遇到这种家属,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临床医生都害怕宁愿相信资料,宁愿相信百度,也不愿意相信医生。

  “那你们带孩子来找我看病的目的是什么?”

  李敬生问道。

  “您是专业人士,又是内镜领域的顶尖专家,就想请您给出更权威的意见嘛!”

  “我的意见就是切掉。”

  李敬生再次重复自己的建议。

  “听说切掉息肉以后,肠壁会变薄,容易穿孔。手术也有一定风险,我们就想着,能不切是最好的。”

  家属也在强调着自己的想法。

  “要切。”

  李敬生再次重复意见。

  “可是我查了,五毫米以下,炎性息肉不用切也是安全的。”

  孩子的父亲很固执。

  妈妈则是以爸爸的意见为主。

  能看出来,她看向自家丈夫时,眼睛里全是小星星。

  当初,估计是丈夫的小迷妹。

  “你是学什么的?”

  李敬生询问孩子的爸爸。

  身为医生,一片仁心。不能因为家属的固执和无知,就放任不管。

  能够劝动他们,那是最好的。

  如果真的等到这颗息肉发生了恶变,并且发生了转移,那时候再做手术,已经迟了。

  哪怕没发生转移,做手术的效果也不是百分百根治。

  仍然存在很大的复发可能。

  肠癌的复发率一直很高,特别是肠癌晚期。

  “我是学土木工程建设的,在国外一所著名院校读的博士与博士后。”

  说到自己的学历,孩子的爸爸很是自稁。

  “你不是学医的,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可能没有专业医生那么全面,你想过没有?”

  “可是我查了很多资料,也认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