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章 痒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它的一切情节都是依靠对话来推进的。

  缺少了上帝视角的描述,对话就很容易变得艰涩。前因后果的说明就更成问题,还要在短短的篇幅内把故事讲清楚,王旭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找罪受。

  这属于典型的抄书都抄不利索。要不是秉承着,自己装的杯,含着泪也要装完的理念,王旭真的想弃坑不管算了。

  王旭感觉还不如自己重写一本,重写都没这么费劲,毕竟构思什么的都是自己的,说话的方式也是自己的,而这种改写,简直伤透脑筋。

  还好,王旭依旧有着工科生的良好品质,做事情有始有终,又不是真的完不成。难,从来不是问题,努力去解决就是,解决的路上总会有所收获的。

  工科的问题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这条道路是否能走通的问题。

  那个时候,真真是海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却不知道是否方向是对的,那种探索时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就好像丑国爆了原子弹,严格保密,自己耗费海量资金,海量人力,用了十几年,但二战结束后,很快其他国家也就都搞出来了。

  真的是间谍的作用?扯。核心是最重要的信息已经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传递出来了,那就是“原子弹是可以实现的”,这个信息才是最最值钱的啊。

  所以王旭并没有绝望,虽然过了很久,但总算是把那本小说折腾完了。以后王旭都不打算抄文学作品了,除非是自己写。但自己写能写出个啥,王旭还真没把握,什么时候有想法再说吧。

  码字固然会让人抓耳挠腮,同样也会让人心生愉悦,看着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自己笔下缓缓成型,还是颇具成就感的。

  而且文字本身就具备让人联想和扩展的能力,读者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脑补很多东西,这让文学作品就更具备想象空间,同时也能展现更多的信息。

  用工科的话来说,就是文学作品承载的信息量更大。

  王旭前世带过孩子,在短视频时代成长的儿童,看似见多识广,好像什么都知道,但却明显缺乏了探索的欲望,习惯了对结论的直接获取。

  这可不是义务教育那种知识,那些知识是无数高端人才总结的结晶,告诉你结论至少是对的,也不是很影响你探究知识是怎么来的。

  但短视频却不是,很多结论其实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根本错误的,但是依旧是把结论直接传播出去,并让很多人相信不已,关键是伱都无法探究这东西是怎么来的。

  按照王旭的观点,就是看短视频不如看视频,看视频不如看电视,看电视不如看书。文化传播在后世走上了信息量递减的道路,越是大众化,信息量越低,信息茧房的效应越明显。

  这个道路,王旭不喜欢,却完全无能为力。这可不是某个人的选择,而是底层大众和顶层资本共同的选择,走到最后会成为什么样,丑国已经打了一个特别鲜明的范例。忧心忡忡的,只有中间那群人。

  王旭摇摇脑袋,抛开强烈的吐槽欲,有那功夫还不如抱抱自己的姑娘,你没看她都累睡着了么。

  王旭揭开窗帘的一觉,天还没黑,但那又怎样,嘿嘿一笑,抱着姑娘睡觉去也。

  ——

  (还有)

  被审查,删了一堆,自己脑补吧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