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67 章_幺儿的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弟为人疏阔,也不计较这些。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小弟已经在此地停留过久了,如今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至于那些美景,小弟就只能等到来日再观了。”

  “到时候李兄可不要嫌弃小弟过于叨扰才是。

  看着眼眶微红的李兄,沈煊微微打趣道……

  而李长安,听到一句“来日”心情才算略有好转。

  “小弟不管什么时候过来,我李家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李长安郑重承诺道。

  两声珍重过后,马车缓缓启动,看到李兄的身影逐渐消失。哪怕自诩不爱多愁善感的沈煊,心也是酸涩难言。

  李兄真是一位极好的知己友人,哪怕两人在一些方面想法可谓是截然不同。

  无限好,尽在晋江学城

  但对方从来不曾试图去否定他的想法,除了在作诗这件事上过于执着了些。这在当下的人之可以说是极其难得的了。

  自古人相轻,有些人只要跟自个儿观念相驳,必要言语相对一番,誓要将对方说的哑口无言才能显示出自个儿的“真理”。

  好些的,也大多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李兄这般能够坦荡包容,真诚相交的实在太少。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而沈煊此时不知道的是,李长安回到家,只觉心仍旧满是离愁。

  那首流传后世的伤别离便是出于此情此景之下。

  后世那些学者更是对诗的“友人”进行一系列的猜测,各种考据党可以说层出不穷。最终被证实为沈煊之时还颇为受人质疑。毕竟,一位是“长于实务”,一生兢兢业业,以累累功绩闻名于后世的肱骨之臣。

  另一位则是天性浪漫,最是!是不喜束缚的伟大诗人。

  这两人之间,还真能擦出友谊的火苗吗?吃瓜群众们表示实在不能相信。

  直到陆续找到的大诗人的好些篇诗作都有那位的身影。

  两人的友谊这才落下了石锤。

  此时,二人正坐在客栈的大堂里吃着晌午饭,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他们俩人也是时运不济,这才刚走多长时间,便是一阵瓢泼大雨。

  一下便是好些天,偏偏走的那地处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在破庙里呆了两天,眼看干粮都快要没了,这雨还在下着。

  没办法,两人只好冒雨赶路,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总算来到了这家小镇。

  这古代出趟远门儿还真心不容易啊。身心都饱受摧残。出来时还是祖国的花骨朵,如今都差不多成了黄花菜了。

  二人又在客栈里呆了两天,外头雨也已经停了,沈煊因为有些着凉的缘故也不急着走,索性就坐在角落,听堂内众人在那里侃大山。

  这家客栈老板也是个和善人儿,这一群子只点一小坛最便宜的酒,就围了一堆人在这里。也没听老板说什么难听话。可能也跟小镇上着实没什么客源有关。

  最开始,沈煊也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