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刘敬堂的建议_我的父亲是嘉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殿下一直都很有大才。”

  段朝用的话,仿佛是前两人夸奖的扩写。

  也像是一个总结。

  朱载坖已经不指望这些人能够说出多好听的话了。

  一点有用的建议都没有。

  都想不明白,为何自己身边聚集的都是这种人,难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自己就是这个德行?

  朱载坖用怀疑,且期待的目光看向了一直在做记录的刘敬堂,此人做过朝廷的官吏,也做过工厂的总管,应该有着自己的见解吧。

  “殿下大才啊!”

  放下笔,合起手中的本子,刘敬堂感叹道。

  虽然语气和动作,都表明他对朱载坖的尊重,佩服。

  但朱载坖心里就是很不爽。

  一个个的,除了学着别人说话,就没有自己的思考了?

  好在,刘敬堂看出了朱载坖的不满。

  心中一怔,连忙在脑海里快速的思考着,那个地方自己没有做好。

  都是朝中的某位大臣,若是能够做到简在帝心的话,就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刘敬堂觉得自己虽然做不到十成十的看透朱载坖的心思。

  但平时也能够猜到八九不离十。

  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原因。

  “殿下聪慧,在下不及远矣!前面殿下说的那些东西,在下觉得,先解决农科最有必要,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基础做其他的事情。”

  刘敬堂的反应很快。

  迅速地就找到了切入点。

  而朱载坖也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夹着说下去。

  “民以食为天,小的觉得,若是能够提升粮食的产量,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而人多了,人才也就会跟着多起来,大明疆域辽阔,其实很多地方都需要人去打理。”

  刘敬堂越说越顺口。

  让其他人对他再次刮目相看。

  “培养粮食种子,就是排在了首要位置,另外还可以在全天下征集一些产量高的作物,搭配着种植,而这个才是见效最快的。

  两种方法,齐头并进,若是能成任何一种,都能够堵住朝廷大臣们的所有嘴巴。”

  主意很正。

  可行性很高。

  就是有点靠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朱载坖若有所思,杂交水稻,他不懂得如何去培养。

  可他忽然想起,琼州的水稻是一年两熟,耕种得好的话,还可以一年三熟。

  不知为何,从来都没有哪个朝臣们提起过。

  那个地方,流放的官员们也是不少。

  没道理发现不了这个现象。

  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难处,朱载坖不是很了解,可没有任何记录,就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怀疑。

  是官员们有问题。

  还是这个时代的琼州人,还没有学会种植水稻?

  一会一旦产生。

  朱载坖的心里,就多了一层危机。

  看似平稳的天下,似乎还隐藏着某些他看不到的东西。

  “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做,不管成不成功,本殿下都有赏赐,另外本殿下听说琼州那块地方和南越那些地方,稻谷都是最少一年两数的,为何没有任何相关的消息和记录?

  你找一些可靠的人,前去查看一番,本殿下只要确认消息,其他的不用去管。”

  朱载坖想的名表,若消息属实的话。

  那么琼州,以及琼州附近的所有官吏,都得给他滚去修路搭桥。

  哪怕因此会引起大明的动荡,这些人也必须彻底地换一遍。

  刘敬堂大吃一惊。

  不是吃惊自己的任务重了,而是吃惊殿下能够知道那么远的消息。

  稻谷两熟。

  不可想象。

  其他人也是瞬间走坐不住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来得实在是凶猛了一些。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