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七章大同俘虏_我的父亲是嘉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观鼻,鼻观心,仿似什么都听不到,也看不到。

  半晌。

  内阁首辅严嵩,大理寺卿兼御史苏祐,兵部尚书刘天和三人联袂而来。

  在刘源清押送俘虏进京的时候,他们也应得到了消息,似乎就等着嘉靖的召唤一样。

  嘉靖在见到严嵩头上被轻纱笼罩着的沉香水叶冠,心中暗自点头,脸上却不漏部分满意之色。

  “俘虏已经入京,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对大同边军,又有何种建议?”

  “大同府的官吏,该换何人担当?”

  一连抛出了三个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很致命,却又不得不去解决。

  北部边境设立了九座重镇,以重兵布防,称为九边,而大同就是九边之一。

  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为了解决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而以大同城为核心的大同镇地处对抗蒙古势力的第一线,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此前还有代王坐镇,设有巡抚、总兵、副总兵、都司、游击、守备、县衙等官署,衙门林立,高官云集。

  可经历一次张文锦事件之后,大同的局势就微妙得很。

  朝廷在许多官兵的心里,信誉直线下降。

  粮饷也因此,从来都没有顺利地发放过,头顶上作威作福的官员还未曾见少。

  可以说,那个地方就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现在十年前的事件再次重演,就很能说明问题。

  “皇上,俘虏都是我大明子民,应该从轻发落。”

  严嵩知道现在嘉靖看重的是什么。

  自从裕王殿下说出,人也是财富,养几十年好不容易能够干活了,然后杀掉想想都是多么的愚蠢之后。

  朝廷上下似乎开始从新认识人口这个问题。

  当然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每个人都会犯错,万一有一天轮到自己被杀头又该怎么办?

  所以在必要的条件下,保住百姓们的脑袋,实际上也就保住了他们自己的脑袋。

  别说,效果还不错。

  就是花费国库的那点粮食,也会让犯人干活给成倍地赚回来。

  不但减少了徭役的发放,还增加了地方县衙的收入。

  简直是太合算了。

  “臣,附议!”

  刘天和和苏祐异口同声道。

  嘉靖没有没有表示,只是示意继续往下说。

  “大同边军只需派遣能臣干吏亲前往,必能解决问题。”

  严嵩继续说道。

  能臣干吏,谁是能臣,谁又是干吏?

  每个人心里的标准都不一样。

  准确的说就是,皇上您愿意派谁去,就派谁去吧,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都听您的。

  “臣!附议。”

  苏祐和刘天和两人暗中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各自心中的想法,现在大同已经烂了,当地官府穷的,什么都没有。

  去了那等地方,就差不多等于流放。

  完全不用在这上面和皇上较劲。

  “好!既然如此,朕就先说说大同边军的事情。”

  然后让黄锦拿出了他早就拟好的办法,分发给诸位。

  “大同是九边重中之重,朕欲重建边军,此军不入兵部,所需粮饷也不走国库。”

  嘉靖知道势力的平衡,夺了兵部的一部分兵权,就得给兵部一个交代。

  紧接着就是了自己的另外一个设想。

  “另外,大同府的所有捕快,不再受当地县衙直接管理,直接对并不负责,其捕快的俸禄也由兵部出。

  同时,县衙设置兵尉一职,正九品官员,”

  严嵩心里咯噔一下,皇上这是变法上瘾了。

  每一个部门都想要做出一点变化。

  而兵部侍郎李天和,暂时看不出来并不的权利是大了,还是小了。

  不过相对而言,对地方上的控制,应该是提高了不止一成。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