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一章 永乐六年,北征之年_大明王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自己今天出门没看黄历的礼部侍郎,其他人看出来了,朱棣一方面确实是恼怒有人拿小宝庆来做文章,另一方面是在敲打众人。

  黄昏老子还要重用,你们要弹劾,可以,给老子拿捏好度。

  这确实是朱棣的想法。

  他打算拿捏一下黄昏,但没打算让黄昏就此从朝野上消失——很多事情还需要这个“神棍”来办,也只有他来办。

  朱棣这么一怒,其他人懂了。

  于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出来说当时的情况,黄指挥确实要负大的责任,但根据五军都督府众多将领复盘,发现当时黄昏的指挥其实是最优选择,只不过在出击的时间上过于求稳,为了追求最大化战果,才导致贻误战机,属于小过。

  兵部的人也附和。

  朱棣于是问刑部那边,按照律法如何处置。

  刑部尚书吕震出列,说按照刑法是很好处理,不过这是军务事情,还请陛下用军法处置,刑部无权过问此事。

  这很圆滑。

  一方面,刑部不掺和到这些事里面去,本来是规矩,另外一方面,也是督促朱棣用军法处置黄昏,而不是用大明律,看似柔和实则强势的阻止了朱棣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企图。

  朱棣有苦说不出。

  虽然不明白吕震为何要和黄昏过不去,但这些事在朝堂上司空见惯,或者说朱棣其实喜闻乐见——表明黄昏没有营党结私。

  于是按照军法处置。

  杖责三十,剥神机营中军指挥一职,罚薪俸一年。

  这个处罚由五军都督府负责。

  是以朱棣在后来特地在无人时问了一句五军都督府的高官之一,中军都督佥事、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李景隆,杖责三十打得死么。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

  摆明了这个差事要交给李景隆。

  李景隆自小和朱棣关系亲近,哪能不知道朱棣的意思,况且他和黄昏关系也不错,闻言立即说打不死的,也就皮开肉绽,陛下放心。

  其实要看情况。

  如果落是朱高煦在五军都督府的人来差办这个事,别说三十的杖责,二十,就能让黄昏死翘翘,杖责这里面的门道深了去。

  不过李景隆来办么,三十杖责下来,黄昏皮开肉绽是真,但六七日就能下床自由活动——绝对只是皮外伤。

  朱棣放下心来,李景隆办事他放心。

  退朝前,已经荣升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靳荣出列,弹劾,说:“臣有奏,去岁榆木川一事,宝庆公主之所以染恙,是以黄昏、徐辉祖等将领为首,不顾宝庆公主尚在危险处境的情况下,悍然出兵,致使宝庆公主承受双方兵锋交错的血腥画面所致,臣以为,此举是黄昏、徐辉祖等人目中无天家皇室所致,还请陛下给臣等一个说辞。”

  这个弹劾理由看似很没有道理。

  因为当下大明朝堂大概没人不了解朱棣,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小宝庆在鞑靼手上,就算是徐皇后在鞑靼手上,朱棣这个钢铁直男也会毫不犹豫的下令出击。

  女人、亲情永远大不过家国大义。

  朱棣如此,满朝文武都是如此,大明儿郎尽如此。

  所以徐辉祖的出击,毫无不妥。

  但靳荣这么一弹劾,这就是明确的在逼朱棣表态坚决的支持这种事:万一在接下来的北征之中,出现皇室子弟被俘虏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毫无忌惮的出兵。

  这其实有点让文臣不喜欢。

  深远一点来说,这有点践踏君为臣纲,不过也说不了靳荣的不是。

  朱棣也是这么想的。

  没办法,只得说了一番“大气凛然”的话来为徐辉祖开脱——若是不为徐辉祖开脱,今年的北征战场上,如果真有皇室子弟被俘虏了,带兵的将领们就会很为难。

  于北征不利。

  毕竟今年是北征之年,要顺军心。

  大明王冠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