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章 分粮(1)_重回七零,不做弃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完了老秦家的热闹,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做晚饭的时候

  催了还在坡上“打鬼子”的大宝一声,王大娘想起了另一件事,和秦小妹说:“眼看要分粮食了,你的那份要是挑不动,就来大娘家喊你弟弟给你去挑,千万别客气”

  既然秦小妹已经分家单过了,那她的那份人口粮自然也就不用再交给老秦家了,她人勤劳干活又有方法,年年都冒工分,粮食分到她头上肯定是多多的

  而且给她干活可不白干,秦小妹人大方,大宝干活实诚嘴又甜,回来还不得两个裤兜都装满咯?

  王大娘可不会白让宝贝儿子去干活,心里盘算的精着呐

  这年头的人都这样,说讲究吧确实讲究,说精明也实在精明,没办法,生在这个什么都缺的年代,谁又不是使劲儿往自己家划拉呐?

  年年七月底抢收完,一部分社员忙着抢种,另一部分社员则由大队干部们领着,把粮食晒干脱壳分等级

  最好的当然要当爱国粮交上去,中等的则是一部分作为种子,一部分作为储备粮存放在公房里

  还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大队集体饲养的猪和牛等牲畜的饲料粮

  剩下的才会称重,按人七劳三的比例分发给社员,过两天要分的就是这其中占比百分之七十的人口粮,剩下百分之三十的工分粮则要等年底了,再凭剩下的工分领

  这时候流行着一句话叫“够不够,三百六”意思是每人每年定量的粮食是三百六十斤毛粮,按照所属生产大队的农作物收成比例,划分粗细粮比例

  一般都是玉米、高粱、大豆等粗粮占大头,稻米小麦和可以榨油的菜籽占极小部分

  社员们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所得的工分在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谁家是年年有余的劳动先锋,谁家是入不敷出的倒挂户,也就是在这时候分出来的

  因为那三百六十斤粮食并不是免费按人口数领的,只是仅仅代表了一个指标,你家有多少人,人均多少粮都是要拿工分抵的

  如果是劳动力少人口却多的人家,工分不够抵人口粮,那就得拿钱补齐,交足了钱才能拿到所有粮食

  反之,如果是劳动力多的人家,那不仅可以轻松的拿工分抵扣掉三百六十斤的人口粮指标,还能额外拿多余的工分继续换粮食

  要是不换,多余的粮食会由大队卖给公社,年底了就能用剩余的工分换钱,这时候也叫“分红、劳红”,这也是社员们一年到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集体的劳动生活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公平公正

  这样的分配制度,无疑最大限度保证了干活多的人能吃饱饭,而那些想要偷懒、劳动不积极的人,一想到拿不出工分就得拿钱出来补缺,也会掂量掂量

  不过这样笼统的制度下也有因此受苦的人家,比如小李这样的家庭,全家就他一个劳动力,吃饭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