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三章 祸起东海_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前唐时期,这些小国都是前唐的臣属,向前唐俯首称臣。

  为了学习前唐的技术,东瀛曾经向前唐派出遣唐使,以此学习前唐的文化技术。

  前唐建立之后,在太宗、高宗两大雄主手中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同时期的东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铁勒、西域三十六国都被前唐之威压得瑟瑟发抖,唯一能够喘息的,只有依靠地利之势的吐蕃。

  前唐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声威远扬,对东瀛以及东海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

  东瀛通过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对神州更加仰慕向往,出现学习模仿神州文化的热潮。

  从东瀛的舒明天皇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的二百六十年间,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东瀛所谓的“大和文化”其实不过是从前唐文化之中学得了皮毛而已。

  东瀛最后一次指派遣唐使之时,前唐刚刚勉强平定了黄青帝之乱,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

  东瀛倭族,宵小奸邪之辈,畏威而不畏德。

  前唐的衰弱,让东瀛的狼子开始滋生野心,对于神州少了一分敬畏,多了三寸贪婪。

  此后曾经多次想要入侵中原,皆被击退。

  但他们骨子的贪婪让东瀛时刻想要图谋神州大地。

  而最近,这个机会似乎又来了。

  他们从神州之地得到了情报,神州最大的藩王,赵王朱楷起兵靖难。

  大周朝廷的注意力已经被赵王所吸引,此刻正是他们突袭东海的大好时机。

  此前的东瀛已经暗中派出多支精锐的浪人武士,假扮海盗,在东海之滨烧杀抢掠。

  初时,普通的城防军和团练完全不是这些人的对手,沿海之地虽然有精锐神武军士卒防守,但他们驻扎之地皆是要地,不可轻离,就在六军都督府要调精兵、水师镇压之时,杨清源向兵部和六军都督府保举了一个人。

  原三水关巡检,后因战功升迁为游击将军的戚元敬。

  当时的杨清源虽然已离京城,但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刚刚登基的麟德天子加封杨清源为太子太师,辅国大将军。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多为虚衔无实职。

  而辅国大将军也是武散官,虽然是从一品,但是并不掌军权。

  不过此处就可以看出当时杨清源的影响力。

  新任检校龙武军大都督曹雪阳是他的红颜知己;新任内阁首辅钱牧谦是他的座师;下一任内阁接班人王华是他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他保举的人,自然受到了兵部和六军都督府的重视。

  戚元敬这个没什么大背景的刚刚勉强迈入中层将官门槛的游击将军被任命为平倭将军,由他编练新军镇压沿海倭寇。…

  但有的时候,就不得不服杨清源的眼光,内阁兵部、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