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姑娘都喜欢胡适之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度,我不懂哲学,而且里面有很多印度地方译名,对于我来说,难度不小。所以配合着季羡林先生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以及印度简史两本书来看的。”

  金克木终于笑了,“小同学,可以啊,这阅读面有些广,就你这年纪,有这样的阅读广度可以了。在东语系,就算不是凤毛麟角,也算是极少数的存在了。”

  金克木下意识把苏亦当成东语系的学生,对于北大的学生来说,15岁的少年天才,并不是多么稀罕的物种,五十年代开始,十五岁就过来北大读书的少年也不在少数。远的不少,近的,比如考古专业的俞伟朝老师,他读北大的时候,也就十六七岁。

  也就是7778级刚刚恢复高考,北大大龄学生有点多,再过一两年,就该恢复正常,让整个校园充斥着一些稚嫩的面孔了。

  在北大教书几十年,老相声对于像苏亦这样稚嫩的面孔,已经习以为常了。

  说着,他又问,“你是咱们东语系的?还是哲学系的?”

  他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是因为苏亦曾经提到汤用彤先生。

  金克木跟汤用彤两位先生,关系是极好的。

  他之所以从北大到武大,就是跟汤用彤有关。

  金先生是在1948年7月份的时候,由汤用彤先生推荐给季羡林先生,从武汉大学转入北京大学东方语文学系的。

  自此以后,季、金两位先生的名字就和中国的印度学,特别是梵文巴利文研究分不开了。

  不过,老先生在武大好端端的,突然要过来北大教书也是有原因的。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常凯申发动的内战越打越大,5月底,全校学生连续三个晚上组织大型时事座谈会,金克木慨然前往,并深受学生欢迎。1947年6月1日,凌晨,kmt宪特近千人

  突然包围武大珞珈山校园,进步师生有很多人被抓上囚车,在被捕的五位师长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哲学系的金克木。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抗议浪潮,三天后,国民党当局迫于政治与社会压力,不得不释放金克木等人。“六一惨案”使金克木等五位教授一时成了新闻人物。他在北京与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女才子、武汉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唐长孺的妹妹唐季雍女士结为伉俪。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9日离开武大前往北大任教,开始了他长达52年的北大教授生涯。

  所以听到苏亦提到汤用彤,老先生才真正对苏亦本人产生好奇之感。

  不然,估计老先生跟张绣予打完招呼,就转身离开。

  不过老先生之所以不确定苏亦是东语系的学生,主要还是因为张绣予的原因,这姑娘是中文系的。

  苏亦又跟她认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中文系的崽。

  然而,偏偏他看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