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61章:通史陈列四十年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还是因为梁思永先生的关系。

  但,这个时候,却不妨碍苏亦把对方拉出扯大旗。

  毕竟,这个年代,苏联还是老大哥呢。

  尤其是建国初期,新中国考古事业都仿照苏联老大哥的那一套,就算现在,这些痕迹也依然存在。

  这种情况下,把一个俄国人拎出来,更有说服力。

  然而,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因为历史的原因根本就不被俄国学界接纳,只好移民美国。

  但这种情况下,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是谁,被不被当年的俄国政府承认,这些都不重要。

  至少,在场的众人,除了梁钊韬这个人类学出身的考古专家,谁都不知道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是谁。

  然而,苏亦的解释,也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因为,众人此刻已经知道,他所谓的叙事型展览,完全就是他自己一个人捣鼓出来的。

  而且,苏亦刚才的话也回复了古运权的疑惑,他没有去质疑通史陈列,也无意去挑战现存主流策展的权威。

  他只是在尝试。

  这种尝试,也没有推翻现存的主流展品方式。

  是可以并存的。

  越是这样在场的众人就越发感兴趣。

  王老率先说道,“你都跟大家伙说说,你这个所谓的叙事型展览是怎么回事吧?它又跟现在历博的通史陈列,有何异同?”

  这种情况下,苏亦只能开始讲课。

  “我看过一些论文,好像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陈列展览的目的应该有三个。”苏亦还没说完。

  又有人,发问,是黄玉治副馆长,他了为堵住古运权的嘴,率先发问,“哪三个呢?”

  刚才苏亦回复古运权的问题,让他极为满意。

  现在,黄玉治不介意为苏亦保驾护航。

  有他的提问,苏亦顺势说,“研究、教育、欣赏。”

  他的话一出来,现场就有人咦了一声,是王老。

  王老说,“你这个说法,跟你的叙事型展览比,倒不出奇,但是概括得挺准确的。”

  说完,示意苏亦继续。

  “我个人认为啊,通史陈列更多是强调教育功能,所以,很多有争议有模糊的地方都给出了标准答案,从某种方面来说,通史陈列跟教材是同步的,把通史陈列当成教材来观看都没有问题,所以,显而易见,通史陈列,并不是给专门的学者研究观展。”

  对于他这个说法,王老是接受的。

  所以,并没有打断苏亦的解说。

  “而,以欣赏为主的展露,这个方面,在美术展方面比较突出,咱们文物展多少都有教育跟研究的功能,而,我们这一次对河宕遗址的策展更多是教育为主,而非研究跟欣赏,后两者都是辅助的。”

  说道这里,苏亦终于把自己策展的核心给表述出来了,不容易。

  这个时候,黄玉治副馆长又发问了,“就算如此,又跟你说的叙事型展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是说相声的话,黄副馆长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捧哏。

  他的问题,与其说是问题,还不如说是引导。

  苏亦需要的就是这样优质的捧哏,沈明存在感太弱。

  杨式挺跟商志谭两人,也不太行。

  在王老面前,他俩还差点意思。

  黄玉治这个省博的代表,恰好合适。

  所以,在众人翘首以盼中,苏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